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 施建军
[导读] 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施建军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思维导图逐渐登上历史讲堂。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教具,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几点要求:在备课时,用“图”进行设计,以便把握课程结构;在讲课中,用“图”进行回顾,构建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对初中历史复习具有良好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教师要重视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空间。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初中历史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是通过提取学习资料中的关键字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的工具,可以有效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作为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思维导图能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象为学生传递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有效的思维辅助工具,能够辅助学生表达发射性思维,它运用线条、图像、箭头以及关键词进行连接,呈现出一个复杂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规划以及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结合全脑的概念,根据大脑自身规律展开思考,以便能够调动右脑的想象、颜色、图像、和空间思维,以及调动左脑的顺序、逻辑、文字和数字思维,使大脑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从而最大化激发人的创造力、记忆力、语言沟通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全方位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制定完整的计划
        初中学生的心智以及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尤其处于学习过度阶段,面对新环境以及课程的增多,很多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尤其还要面对初升高的压力,种种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此时如果教师强行植入思维导图教学理念,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应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在三年的时间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班级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为其创设相应的方法。不仅如此,教师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中有所收获。比如针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思维导图的设计;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围绕一个单元展开思维导图的设计;九年级学生已经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往往可以自主完成所有课程的复习思维导图的设计。
        2实现资源整合,系统构建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能够反映教具的使用情况以及课堂进程,这是因为传统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表格备注教案和文字教案。但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繁杂的文字描述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无法及时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也无法直观感受教学设计的结构以及无法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创作的教案能够将所学课程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构建全景图以及整体的观念,还能对所教和所学内容从整体上进行掌握。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学过程以及流程设计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思维导图虽然是通过一张图片进行展示,但是结合思维导图制定的教学设计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更加便捷、图片和文字相结合更加简洁直观等。当教师为学生呈现完整的思维导图时,学生能够迅速了解整堂课的核心内容,还能从思维导图中了解教师思考的过程。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为了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应采取以下三方面教学措施。一,让学生将知识进行概括,在新的知识中连接相似的历史事件,避免产生知识点重复的现象。二,教师要锻炼学生整合知识点的能力。学科之间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在自主创设思维导图时,可将其他学科知识共同整合在图表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科间的迁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三,教师应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然后联系生活,最后再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这样可以把历史课程变得现实化、生活化。
        4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把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脑海中树立宏观的意识,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记忆的效率。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能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些学习效果都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学生拿到题目后不能急于去做,而是应该总结解题方法的规律,这样才能发现答题突破口,才能有效提高解题的速率和正确性。思维导图还能够培养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自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不仅如此,还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应结合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搜集每个段落的关键词,运用三种颜色以上的笔标注出基本结构,这种课前预习方式非常简单,不用浪费很多时间便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做笔记,可以缩短课程的时间,而且由于加入了色彩、图形和线条等元素,让学生在记忆和复习阶段会更加有效率。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积极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以便使学生具备实事求的科学态度、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都和素质教育要求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沈建强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J].浙江教育科学,2019,(6)。
        [2]齐伟 系列1: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J].教育技术导刊,2015,(5)。
        [3]郏伯荣 思维导图在英语单词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