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研读教材的比较借鉴策略是指教师在读懂、悟透自己当前使用版本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比读不同时期教材或现行其他出版社教材的同类知识内容的编排特点,吸取其优点与精髓,进行合理的借鉴和利用,构建更加符合学情需要的教学内容。运用比较借鉴策略研究教材是深人解读教材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更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研读教材 比较借鉴 核心素养 有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教材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研读不同教材,对不同时期教材的比较和借鉴,去揣摩不同的素材情境和呈现形式等编排特色,比较、理解其蕴含的意义及内涵,深刻领会其中变化的意图。根据实际学情,合理借鉴编排特色和优点,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经验。教师要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本质,丰富教学的思想内涵,形成有效的数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笔者就《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来阐述研读教材常用的一种策略:比较借鉴。
比较借鉴是指对不同时期出版的教材进行比较,特别是对同一出版社不同时期编写的教材进行多角度比较,人教版教材经历了从原来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称旧教材),再到当前的修订教材(以下称新教材)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教材在课程内容确定、例题编排、素材选择、呈现方式、习题设计等都在细微的变化中逐步合理、完善。通过纵比睿智地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学情,有效地借鉴从前教材例题的编排优点,对现行教材进行有效的优化开发。例如“小数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旧教材和新教材的例题设置与呈现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
一、比较分析
(一)新旧教材的例题设置形式的相同点
旧教材与新教材的例题都创设了一个“测量王东同学的身高”的具体问题情境来展开学习,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量”的环境下来认识小数的含义,并提出了相同的数学问题“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做一做中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位小数,巩固小数的写法。
(二)新旧教材的例题设置形式的差异
1.情境图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同。
旧教材中呈现的是6位学生小组活动测量得出“王东的身高是1米30厘米”,而新教材是以两位学生对话形式呈现“王东的身高1米3分米”,情境图的简化,可以让学生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直接指向问题根源,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并且由原先的“1米30厘米”改成“1米3分米”,体现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变化,由旧教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改为新教材“教学一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删去了“两位小数”的内容。
2.分析与解答的呈现方式不同。旧教教材不但要教学一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还要学会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旧教材学习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而新教材直接省去了关于“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讨论的部分,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的内容。新增了“把一条线段看成1米平均分成10份,涂色1份处是1分米,涂色3份处是3分米”的直观图。并增加了一位女生的旁白“1分米是1米的。”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新教材的新理念。通过借助米制系统、数尺等直观、半直观模型,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建构小数和十进分数之间的关联,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让抽象的数“看得见”。
3.做一做的呈现方式不同。旧教材只给出“1元是10角”的已知条件,完成7角是几分之几元,还可以写成小数多少元。新教材删去了“两位小数”的习题,增加了10个1角等于1元的直观图,并增加了“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是元,还可以写成0.1元”巩固小数和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的句式。还新增了8元5角写成小数的,巩固拓展形练习。这样的编排是新教材希望借助“人民币”直观模型,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认知,充分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了学习的正迁移。
二、合理借鉴
基于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旧教材与新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都遵循课标理念,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同时渗透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知识。我们也可以看到新教材增加的数尺、人民币等几何直观图,都充分体现了《标准(2011)》倡导的理念“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在教学中节省了讨论“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的时间,利用更多的课堂时间,思考如何借助具体、直观的图形,设计更多的直观体验、活动体验,给学生搭建认知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小数和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充分感知小数的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使用的教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研读教材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较借鉴策略,能拓宽视野,使自己对教材的认识不再孤立、狭隘。有利于更全面、辩证地解读教材、使用教材。打开自身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活动源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满足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三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25-229
[2] 徐国裕著《小学数学教材 研读与教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