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旭婷
博罗中学初中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中践行德育思想,意图强化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应做到德育内容的有效落实,在践行德育思想的过程中实施一定的奖励机制和奖励策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全方位理解知识。在班主任教师的有效班级管理内践行德育思想,通过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形成在心理意识上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对德育思想的接受程度,以有效奖励机制和策略的实施推动教学实效性的增强。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奖励机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激励;途径;分析
前言:时代迅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受到一定腐朽思想的影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践行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会为学生的成长创建宽泛环境基础,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加强体会。在教师的有效引领和思想模式的塑造下,学生会加快知识探索脚步,加快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通过教师的有效培养,让初中生形成健全人格,会推动学生整体学习实效性和全面学习素养的强化提升。
一、迎合学生需求,给予学生适当奖励
初中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践行德育教育,对学生实施德育思想的引导,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迎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尊重学生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奖励。通过奖励机制的有效落实,规范学生在学习中的成效和成绩,减少学生在德育思想学习中的厌烦心理。合理制定不同的措施,让奖励机制推动学生德育思想学习成果的全面增强[1]。
例如:教师针对学生不同需求对学生实施奖励,是指教师在课堂内统一思想教学结束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成果、不同表现对学生实施奖励。注意奖励内容、奖励形式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减少传统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奖励仅停留在口头或以书本、铅笔作为奖励的错误思想,要创新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奖励机制,结合目前社会中较为流行的元素对学生实施奖励如:口头奖励可以体现在奥利给、给力等不同词汇上。物质奖励可以体现在百变盒子、不同影视会员等,基于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实施奖励,创新奖励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活动积极性。
二、设置优秀氛围,实施奖励策略
优秀氛围的设置会激活学生在德育思想学习中的动态。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环节中,注意创建优秀的环境氛围会推动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模式塑造中的成长,通过优秀思想体系、优秀氛围的构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高效的德育思想知识学习,让学生能够加强体会,通过有效德育思想的落实、实施,在教师优秀氛围的设置和奖励中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强化[2]。
例如:创建优秀的教学氛围是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相应知识内容的讨论,通过有效的讨论形式践行正确的思想模式,以课堂讨论为基础,教师传播正确的思想理念,让学生针对不同德育思想进行讨论,引进社会中较为热点的话题如:“扶不扶”此话题较为久远、陈旧,但是仍是目前社会中高度讨论的话题,“扶不扶”是社会中的经典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同步落实一定的德育思想,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实施鼓励和奖励,让学生能够善于应用德育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实施奖励策略
实际生活是不同知识、不同学科教学的源泉。初中班主任在践行德育思想的时,也应做到在实际生活联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知识、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引进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奖励,学生能够高效探索知识,加深在知识学习中的体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内增强积极性、能动性,推动学生在的进步和成长[3]。
例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是学生在社会中时间消耗较大的场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校园生活落实团结、相互帮助、协作、共同努力的德育思想意识,结合家庭生活践行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德育思想意识。当学生在家庭中、校园中表现优异时,指引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学生实施奖励和鼓励,采用此模式,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升信心,能够在家校共育思想体系下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认识到初中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差异性。在德育思想的渗透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实施一定的奖励机制和奖励策略,会推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正能量的提升,也会让学生认可班主任教师对班级的各项管理策略。基于学生的不同需求尝试优秀的方法和基础,会推动学生整体学习能动性的提升,也会践行优秀的思维理念,推动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康健军,陈佳慧.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亚太教育,2019(11):30.
[2]杜国亮.心灵碰撞 童心呵护——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案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79.
[3]方龙珠.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研究分析[J].数码设计,2018,6(1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