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袁蒋伟
[导读] 文章在探究过程中立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新课程教学指导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袁蒋伟
        浙江省瓯海中学
        摘要:文章在探究过程中立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新课程教学指导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核心素养观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微不足道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
        引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以三维目标实现为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深化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与学习态度的完善,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学科具象化展现,涵盖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与认知理念等内容,目前在国内的不同教育阶段都倡导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使学生可以科学成长从而促进学习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发展。当学生完成不同时期的教育后,在生活和工作中核心素养也有着极大的价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角度来看,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完善也有重要的影响。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于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具体的培养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式实现。首先,物理学观念的培养;其次,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然后,科学思维的培养;最后科学认知态度的培养。当完成这四个不同的培养阶段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核心素养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认知观念
        科学的物理学观念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核心内容,当学生只有对物理知识产生正确认知后才可以有效的参与到后续的学习中。从中不难发现物理学观念是保障物理学习的首要条件,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物理观念认知培养的重视。物理观念涵盖了以科学的物理视野对物质能量以及相互作用进行有效认知,学生明白了物理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后,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为促进学生科学物理观念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展针对性引导。例如在开展“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讲授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利用教具或是其他工具进行自由落体实践探究,让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知识点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对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进行说明,然后教师在进行总结讲解,为学生梳理出自由落体的相关概念与公式,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后,也会对自身的既有认知加以完善,以此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物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为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规律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效的对实验加以利用,让学生在实践实验中对自身的猜想进行验证,以此更加科学的认知物理现象的发生规律。

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进行实验论证和推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以此更加科学高效的实现物理教学目标。实验活动中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需要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和实验中进行大胆猜想与推理,通过知识学习和实验进行验证与完善,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功率”这一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功率的概念,借助多媒体技术,同时引入了我国耕地技术发展的历史,通过让学生比对人力耕地、畜力耕地和机械耕地在同等时间内耕地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对于抽象画的功率概念产生形象化的认识。此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倾斜角度对于物体下滑速度的影响”这一问题时,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利用橡皮和书本等工具,让学生将橡皮放置在书本上,通过改变书本倾斜的角度观察橡皮滑动速度的变化。通过类似的教学实例,逐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慢慢养成实验探究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科学的思维对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等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科学的思维在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的物理本身难度就大幅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意识的将科学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具备初步的理想模型构建的能力和意识,同时在学生分析、推测问题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做出理性判断。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和渗透。如在学习平抛运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授课,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各组在操场上选择场地进行平抛运动的实验,同时观察和记录平抛竖落仪和平抛水平仪的变化和特点;然后组织各组学生进行发言,注意阐述本组的发现和看法,最后通过集体讨论和二次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
(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态度
        良好的科学态度度和责任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学习过的知识可能会随时间逐渐淡化,但是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却会伴随学生终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本质的前提下,保持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和应有的责任感,甚至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延伸,如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做人的态度、对于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从这一层次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责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受益,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也有极大的积极意义,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更高层次的提升。
        结语: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提升,更要重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思维等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在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房顶明.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小作家选刊, 2017, 000(003):223.
[2]王芳.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S1):88.
[3]刘心童.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 中外交流, 2017(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