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职业劳动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曹敬蓉
[导读]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为社会培养了无数的劳动人才
        曹敬蓉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为社会培养了无数的劳动人才。但当前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中职学生职业劳动素养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进行针对性优化,将会严重制约学生的素养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劳动素养;教育
        引言:职业劳动素养是对劳动者心态与技能的工作能力指标评估,只有受教育者具有更高的职业劳动素养,才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高的认可,在展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一、中职学生职业劳动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观念有待提升
        中职生职业劳动素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职生自身职业道德意识较薄弱,即未全面认识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指的是与人们职业活动关系密切的道德品质、情操与准则的综合,大部分中职生对安全生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敬业爱岗精神等职业道德均有深刻的了解,但常常忽视诚信、负责等重要道德;其次,中职生职业道德流于形式。尽管近乎所有的中职生都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选择,但并未表现在日常行为上,此种行为属于不诚信的表现。最后,中职生自我管理及塑造能力缺乏。目前多数中职生并未对自己的学习及人生作出规划,由于这类学生缺乏自我塑造管理能力,因此自学与自理能力也较弱。
(二)职业劳动素养教育实践不完善
        中职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职业劳动素养教育时,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教师只有使自身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方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下诸多中职教师进行职业劳动素养教育时,未充分重视自身的言行;尽管中职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能够监督与规范自身的言行,但在现实生活中,此类学生并未形成坚定的意志力,极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导致思想上出现偏差,进而使职业素养教育的成效受到影响。
(三)学生素养相对较低
        中职生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习目标定位不明确。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当代年轻人正面对着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中职生亦是如此。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目标仅是学会一技之长,以为未来的生活谋求出路;尽管此种行为值得肯定,但在较强功利性的学习目标前,中职生的职业思想与道德必定会受到影响。其二、缺乏学习动机。目前部分中职生对前途缺乏信心,表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即便如此,依旧有大部分中职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一技之长,其为学生坚持学习的支柱。但是,知识基础薄弱、人生目标缺乏等因素阻碍了学生学习动力的延伸,外加当下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知识结构错乱使知识体系的重建受到影响,无法紧跟教学进程,最终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及兴趣。


二、中职学生职业劳动素养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中职学生职业劳动素养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受影响因素较多,以中职学校的角度来看,受学历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问题,课程管理体系与监管机制不健全,教学活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内容有限,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此外,还存在缺少对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视,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以教师角度来看,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的观念较为落后,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十分常见。教学活动中缺乏民主意识,难以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由于教学方式方法的陈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限。以学生自身角度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文化底蕴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劳动素养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波动较大,缺少明确的目标与人生追求,存在较为明显的茫然特征。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当学生自制力较差时,难以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提升,职业劳动素养也会受到消极影响。
三、中职学生职业劳动素养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职业水平教育
        处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要想切实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劳动素养,就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的职业技能教育。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与认知能力,但对于其职业生涯发展来说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加强对文化教育水平教育的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效果,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创造有利优势。同时,基于中职教育的特征,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同时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构建一体化办学模式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中职学校数量较为有限。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产业和科研的三位一体,但多数中职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部分中职学校具有相关的产业,但与实际实践教学的联系并不密切,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进行实践应用。针对这种情况,中职学校需要转变传统办学模式,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实现教、产、研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提升学生技能运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提升。
(三)落实多元化职业劳动素养教育
        教师在开展职业劳动素养教育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通过实践性活动强化学生对社会人才需求形式和职业劳动素养重要性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的讲解导致学生失去兴趣的问题,应当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职业劳动素养教育当中来,切实提升教育效果,强化学生的理解。具体做法可以是设立问题后开展小组合作,并对最终的探究结果加以评比,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良性的竞争氛围下合作探究,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中职学生职业劳动素养教育是当前形势下的社会关注重点,中职教育虽然是阶段性教育,但对于学生的长期乃至终身发展都有着直观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应当树立长远的教学战略目光,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劳动素养教育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红霞.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规划素养的思考[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16):P.136-136.
[2]叶宁. 新时期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 000(007):50.
[3]李吓琴, 陈升, 薛来锋.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 科教文汇, 2020, 000(006):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