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贺朝文
[导读]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相对较大
        贺朝文
        贵州省兴仁市巴铃镇巴铃小学  贵州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62399
        摘要: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相对较大,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数都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糟,并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正常教学中应更加重视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干预策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思想和品德差,学习成绩差或两者兼而有之,有许多缺点和问题的学生,但是他并不是天生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具有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正如《三子经》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受班主任的欢迎。他们不喜欢学习,喜欢上网;他们不遵守纪律,热爱自由;他们毫无上进心,上课总喜欢打瞌睡……班主任的再三教育几乎没有效果,要想转化他们并不容易,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是有效转变他们的前提。
二、班主任要有正确教育观教育学困生
        就当下的素质教育来看,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但是评估标准仍然是中、高考成绩。就国民教育的整体环境而言,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较为困难。但是,从班级管理的环境来说,,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造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同于培养一名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等生”。马卡连柯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可以看出,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和转变应该和应试教育一样重要。尽管很难“退回浪子”,但班主任必须坚信,没有任何教不好的学生,这是著名的江苏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创新的管理理念。什么是好的教学?蔡校长解释说:教学得好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可以成功进入重点高中。教那些不懂礼貌的人,教他们文明礼貌;教那些不遵守纪律的人,遵守纪律,不要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教那些在每个科目上不及格的人达到每科及格。蔡校长的简单教育观启发了我们: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逐渐改变。
三、善于捕捉和利用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好的一面,我们称之为“闪光点”。通常,在班主任的眼中,优秀学生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劣势则更加明显和突出。确实,班主任的敏锐洞察力已经掌握并发现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优势,因为它是隐藏的。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闪光点”总是闪过过去。

班主任必须及时掌握,及时给予肯定,把它视为“星星之火”,并使其成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动力。
        例如,在劳动班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处于领先地位。运动会期间,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首先报名参加比赛;清洁时,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怕弄脏。在团队活动中,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会进行旁观;在某次考试中,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成绩甚至有轻微的提高;在点名册中,学困生迟到、早退、旷课哪怕有一次的递减;熄灯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少说话等。“闪光点”薄弱且多面。班主任甚至需要使用放大镜观察,捕捉它,并将“闪光点”扩展成闪光面,从而增强他们对追求进步的信心,并让他们尝到老师肯定的甜蜜。取得进步后,今后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四、用恰当表扬来鼓励学困生
        在重视和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上,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优势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鼓励他们的优势来改变自卑感,使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自信,从而带动他们的学习取得一定的进步。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请使用鼓励的话语,并以赞美的眼神看着它们。这时候,他们的不良心理会逐渐改变。
除了表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外,教师还应该称赞他们的进步。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转变的过程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回到原来的状态并多次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必须充满热情,必须遵循“反,复抓,抓反复”的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形势,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保持不断进步的动力。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他们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堂课,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养育态度和作风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但是,农村地区大多数的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无从下手。不少家长由于望子成龙的期望和无限制的防叨训斥,导致孩子逃跑自杀,许多父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方法,与学校合作,在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心理轴上做好指导,非常重要。校长除了通过家访与父母沟通外,还可以为父母举办一些心理辅导讲座,使父母了解重要的心理健康父亲,以便父母可以照顾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以及自觉改善家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积极与学校合作、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结束语
        在农村地区,学生父母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家庭教育的态度、方法和教育价值取向不同,而家庭教育的主体常年在外,不允许他们在随时随地与学校和老师合作,因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转换特别困难。但是,我们正在塑造一个人,对他们教育的成功与几代人的命运有关,这是我们老师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栩,郭斯萍.国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6)
[2]王卓琴.浅谈家庭教育在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08.12
[3]陆明开.初中“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0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