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青
四川省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自我国引入国外先进的融合教育理念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本文将从国家、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逐个解析当下患有自闭症儿童在普通教育学校进行融合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思考怎样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质量,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思考逐步完善现有的融合教育体系。
关键词:融合教育:自闭症儿童:普通学校
关于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一、前言
融合教育是指将身心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放在同- -间教室一起学习, 共同交流的教育方式,它强调提供身心障碍儿童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对特殊儿童采取“随班就读”的安置措施,并被纳入融合教育的范畴,也成为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的主要安置形式。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由于自闭症儿童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只有少部分轻度自闭症儿童能进入普通学校,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仍然是在隔离的康复训练机构或特殊学校中接受教育,本文就这-现象进行探讨。.
二、中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
(一)缺少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1994年,原国家教委(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但它规定的对象只针对视力、听和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直到2011年,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中要求将自闭症儿童纳入随班就读的对象”。从政策的颁布时间可以看出我国自闭症儿童开始进行融合教育的起步就比较晚,但有调查数据表明,在2014年我国自闭症者已超10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群体约有200万人“',起步晚,基数大,自闭症儿童进行融合教育就显得举步维艰。再有,我国在划分残疾类别时,将自闭症患者列为精神残疾,但家长并不愿承认这一划分, 由于分类分级存在问题,使得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也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就使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中困难重重。最后,我国并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自闭症儿童顺利地在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
(二)融合教育支持体系不完善
1.财力、人力、物力支持缺乏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特殊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并未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金投入有过多的倾斜,部分地方甚至出现资金短缺现象,导致随班就读所需支持的人力、物力无法跟上,融合教育推进困难。
在人力上,普通学校的老师大多没有学过专业的特殊教育知识,对自闭症儿童认识并不充分,难以对自闭症儿童有更好的教育,且大部分老师都有较大的教学压力,所以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自闭症儿童,因此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需要专业的教师,普通学校在这方面的师资是比较缺乏的。
在物力上,由于自闭症儿童独有的特性,情绪波动大,有刻板行为,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有可能会出现大喊大叫的现象,而在普校多为大班教学,班上人员较多,有时比较嘈杂,这会影响到自闭症儿童,就会出现过激行为,扰乱课堂秩序,所以他们需要个别化教育场所一-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里有支持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专业设施设备,但由于资金的限制,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资源教室。2.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缺乏配合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并不是家长把孩子送到普校后就万事大吉了,有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进入普校他的情况就会好转,对其他事情便不管不顾,给学校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当然,普通学生家长和普校教师的不配合是最严重的,他们对融合教育没有正确的态度去接纳,对自闭症儿童会有恐惧、排斥的心态,这或多或少也会影响普校学生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甚至可能会发生校园欺凌事件,这会对自闭症儿童造成较大地心理伤害。还有,社区也要对自闭症儿童家庭进行支持,为自闭症儿童康复提供有利的环境。
(三)缺乏相关的融合教育课程
自闭症儿童在特教学校学习的课程与培智学生基本相同,但是也缺乏针对性;在普校,由于自闭症儿童较少,异质性更突出,并且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伴有智力障碍,普校的课程并不适合自闭症儿童,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三、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的支持必须成为发展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后盾
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事业,若要达到所预期的效果务必要得到各个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由政府牵头。
其次,政府应尽快完善与自闭症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将特殊教育独立一章, 国这可以充分
说明我国相关部门对特殊教育行业也是比较关心的,但是“规划”并不能等同于“法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自闭症群体尤其需要法律的支持。
(二)自闭症儿童家长要有融合意识.
要想让自闭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0首先要使自闭症儿童家长接受融合教育这一-全新理念,在对关于患有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相关文献中发现--个共同点,能进去普通学校就读的自闭症儿童,其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只有了解融合教育的家长才会配合学校,提供孩子的各种资料,参加各种活动,参与到孩子的融合教育中,引导孩子与同龄儿童相处,对于那些不了解融合教育的家长,思想上会比较极端,看到其他同龄孩子什么都会,而自己的孩子就连基本的算数都觉得困难,在孩子放学后分开补课,反而使得患有自闭症儿童反感在普通教育学校进行随班就读,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要想让患有自闭症儿童更好的接受融合教育,首先是要惠儿家长明确定位,清楚知悉融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自闭症儿童恢复正常,而是通过与同龄孩子的接触学会沟通交流,引导自闭症儿童建立-一个健康而又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学校要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供条件
1.开发合适的融合教育课程
学校要开发适合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课程,要想融合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设置合适的课程是重要的手段,在设置课程时,可以将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生活与学科相结合,并在课程实施中适时调整学习方式,学习目标,评价手段,灵活运用,帮助自闭症儿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
2.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资源教室
自闭症儿童并不适合长时间待在大班级的环境里,这样无法达成融合教育的有效性,他们的融合必然是普通班级的随班就读和资源教室的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能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就是有资源教室作为支撑,在资源教室里有专业的资源教师,并配备了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教材、多媒体设施、感觉康复器材等,由此可以看出设立专业的资源教室是需要大量资金的,促进其心理、认知、感知的发展。
3.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加强普通教育学校教师团队建设,不断摸索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师队伍中配备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加强普校教师有关自闭症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自闭症孩子,以更好落实自闭症儿童在普通教育学校的融合教育。
(四)树立全社会的融合教育理念
融合教育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社会大众并不了解其含义以及实施的方式,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过程中,最先接触他们的就是随班就读所在班级的老师和学生,所以老师首先要有融合教育的意识,真心接纳自闭症儿童在学校就读并引导学生与自闭症儿童友好相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帮助。其次,学校也应该家长普及自闭症相关知识,促进自闭症儿童家长与普通儿童家长交流以达到融合的目的,通过交流打消普通学生家长对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顾虑,为自闭症儿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社会上,也要运用各种方式让大众了解融合教育理念,传播自闭症融合教育方式,让更多人接受自闭症的融合教育。四、总结
自闭症儿童的生存与生活是我们全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融合教育是使他们参与社会,完善自我的重要方式,所以本文倡导政府、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到自闭症融合教育的行动中去,集可能的力量共同解决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的问题,探索更多融合教育的方式,为自闭症儿童更优质的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