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红
远安县栖凤小学 湖北 宜昌 444200
我校四年级女孩姓叶,我亲昵地称呼她“小叶子”,她头脑聪明灵活,但是与同学相处总是不够和谐,常与同学们发生矛盾纠纷,每次产生矛盾后不能虚心平心接受老师及同学们的批评教育,常表现为抵触,偶尔还会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如大喊大哭大叫,夺门翻窗、摔东西,严重影响个人发展和班级教育教学秩序,可能给她自身及身边人带来伤害。
作为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我,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她的心理辅导工作。
通过联系家长、询问教过的老师,我找到了她问题产生的原因——小叶子生长环境特殊,遭遇令人同情: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她被判给母亲监护,但是其母长期在外打工,又将其交给外公外婆照顾,小叶子成了单亲留守孩子。其母偶尔年节回家,却不能给予她很好的陪伴关爱及正确的教育引导;其父自离异后从未联系她,也没尽抚养之责。离异后的父母还常常拿孩子当出气筒和生活情感的包袱与羁绊。近期其外婆身体状态不好,不能很好地照顾她,其外公对其教育非常严苛,加之生活压力大、儿女婚姻生活不顺遂等困扰,在该生犯错时,常常会苛责她甚至动手打她。这一切导致了她敏感脆弱又倔强的性格,使她在班级不善于与人交往,时常与同学闹矛盾,缺乏归属感。小叶子在与我的谈话中多次说她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她。
事实是怎样的呢?我又多方了解,得知小叶子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她是很关心的,经常鼓励她好好学习,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但因为工作琐碎忙碌,有时候处理问题不是很及时,或因为没能全面了解问题缘由而处理得不够合理。致使叶子进一步产生不良体验和错误认知。针对叶子的情况,我决定对其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逐步培养她合理认知及良好的乐群性,增强她的归属感,避免其对自身及他人的伤害。
我对小叶子的心理辅导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通过家访或把叶子外公请到学校来,与其共同分析叶子的成长经历,以增进对她的理解。
叶子外公也意识到自己的管教方法过于简单,遇到问题了只会指责孩子,而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孩子越发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抵抗情绪。我要求叶子的外公以后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践之以行”的科学方法处理叶子的问题,更要对她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腻理性的呵护,让她充分感受到家人的爱。小叶子外公告诉我说:“这个孩子也很可怜的,经常说如果外公外婆不在了,她就没人管了。”鉴于此,我建议其外公对该生母亲提出要求:尽量在家监护孩子,如果必须外出工作,应定期打电话与该生联系交流,关心孩子成长,适时向孩子表达感情,增强叶子的安全感。谈话结束时,我诚恳地向孩子外公表示: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对这个孩子的帮辅,与他共同探讨,努力做好孩子的转变工作。
第二阶段:学校和班级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直接的环境。宽松、和谐、文明,充满爱的校园和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改变认知,形成健全的人格。我要求小叶子的班级老师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变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并且在班级大力表扬她的优点和进步,增添该生的魅力,让同学们对她自然地产生欢迎和喜爱,乐意与之交往。
第三阶段:我和小叶子的班主任老师课间与她交流游戏,给她陪伴,同时在班级给她找朋友,引导学生多与她交往,关心她,与之建立友谊,发挥朋辈互助的作用。我作为她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找她谈心谈话,了解她的变化,强化她的积极情感体验和良性认知,培养她的阳光心态和乐群心理。
经过半年的追踪辅导,小叶子有了明显的转变——她的任教老师们普遍反映:该生目前情绪一直保持稳定,能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小叶子外公也说:“这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了,经常帮帮外婆做家务。平时也显得乐观开朗。”小叶子自己也告诉我说:“我觉得老师也是喜欢我的,同学们也原意跟我交朋友,他们并不是讨厌我的。我外公很辛苦,有时候脾气不好,但是他对我很好,会一直对我好的。”
从目前阶段性结果来看,此案例的心理辅导是有效的,当然这个案例并未结束,我们对小叶子的辅导与帮助还将坚持下去。此案例也再次说明家庭、学校、人际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提高家长的家教责任感、家教素质和我们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尤为重要。教师对离异、家庭子女、留守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转变一个学生首先应尊重他、理解他,真正走进他的内心,倾听他的心声,然后再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引导,这样才能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内心,驱散他们心里的阴霾,让他们变得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