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交互式日记对小学生的品行引导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古海燕
[导读] 小学中年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严肃、冲突、约束、指责等情况下,
        古海燕
        广州市海珠区怡乐路小学 510 000

        摘要:小学中年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严肃、冲突、约束、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差,难以释放心理压力,便会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较易产生摩擦,引发不文明的言语矛盾乃至肢体冲突,从而伤害彼此关系,影响身心健康。通过师生交互式日记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倾吐心声,大胆练笔,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记录真实的心情,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师生信任感,引导学生品行良好发展。
        关键词:中年段  交互式日记  品行引导
        一、核心概念及界定
        品行引导:教师通过开展主题类活动,如主题班会、中队活动、实践活动、集中阅读优美的经典篇章等,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师生交互式日记: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式的日记作业,使得教师较好地反馈学生对日常学习的掌握,和了解学生心理的动态变化,让学生的各种情绪及时被感知。
二、交互式日记对小学生的品行引导作用
(一)引导学生爱自己的国家,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2020年六一到来之际,习总书提出,让广大教师用好抗击疫情中形成的宝贵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伟大壮举。
        2020庚子鼠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病毒“从天而降”,莫名席卷全国,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全国各行各业均受其影响,忙碌的生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居家学习”“居家教学”成了2020年上半年教育界的关键词。
        小学生对于和平年代里“英雄”的概念大多是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习得,意识也是模糊不清。到底何为“英雄”,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该是深有体会了。一张张印有鲜红指纹的请战书、一个个车站送别的落泪镜头、一声声幼儿离开父母亲的哭喊、一个个冷雨夜中坚定地站岗的身影合奏出了抗疫一线的特别交响曲,其强烈地直击人心。这些抗疫地逆行者,就是当今时代真正的英雄。
        通过开办线上主题班会和线下主题队会,透过一幕幕真实的镜头画面,配以激昂的音乐、感性的文字述评,师生在观看视频然后讨论学习中感情受到触动。课后,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他们是“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当人们在新春佳节与亲人团聚时,“感应到呻吟的国土和啜泣的病患们,他们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无私地付出,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向每一位英雄致敬”。家长们也忍不住评论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有英雄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愿英雄凯旋归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平凡中蕴育着伟大,伟大源自于生活中点滴的平凡,我们生而平凡,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平凡中的伟大”。
        通过记录生活日记,同学们知道了:是啊,哪里有什么英雄,他们都只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罢了。这次疫情让学生深切地关注时事,以关爱的态度面对身边人身边事,也看到了人间的大爱无疆,反思起与同学间的小打小闹只当作是增进友情的调剂品。
        从中国古典诗词当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也是当代好少年爱国的一种方式。居家学习期间,我根据科组计划,展现学校特色,把诵读经典坚持到底。春天到了,希望在前,我们读汪国真的《只要明天还在》;料峭春寒,放眼望去均是大好河山,皑皑一片,我们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每天晨读,学生们拿起古诗词,大声诵读,享受经典文化的浸润,内化成精神营养。爱国,就是诵读经典,传承经典。
        2020年初被迫上的这节“社会课”,使学生得到自省,更加珍惜友情、亲情,也更加珍爱生命。新时代新节奏,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是成长成才的根本。
(二)引导学生爱自己的学校,塑造良好习惯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民间无任何学术可言。后来,一些有识之士如孔子之流,开办了比较系统的有规模的私学,史载其“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可见,有教师这一盏指路明灯,才能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但有时师生角色调转,教师也能从学生身上找到不一样的能量。
        线上学习持续了将近两个半月,师生单靠网络联系,或微信语音,或文字交流,或电话联系等始终没有面对面交流方便有效。故学生沉迷网游、不文明语言增多、作息紊乱无序、亲子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都集中出现,缓解家长的焦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返校后需要逐步适应并解决的难题。一学生返校时在心情日记中记录到:
        我和同学们老师们今天终于在校园重逢了,叠口罩时因为前一天没有学习绑口罩,在老师回收口罩时动作很慢,给老师添了麻烦。心里可紧张了,也十分自责,可得长长教训了。什么时候才能脱掉口罩,一起自由地呼吸呢?
        另一学生写到:
        这四节课我都上得很认真,30分钟真是太少了点,第一天我似乎找回了线下课的感觉,真实棒极了。回到家,妈妈还送给我一首打油诗:已是抗疫疲劳季,神兽归笼正当时。天公总算作份美,没以滂沱来迎之。
        以往闹钟响了多遍也不愿起床上学,改错、背书也要多次催促提醒才能慢悠悠地被迫完成。在交互式日记中看到了学生返校后的欣喜,对课堂的期待,从线上学习的茫然无序,回归到线下学习有序有爱有规律的日常作息,给学生一种“重生”式的学习体验,也算是特殊时期的收获吧。
        在返校后的交互式日记作业中,较多学生写到自己冲动起来会与同学产生口角冲突、闹情绪、厌恶学习等不良情绪,经过家长的配合、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的联合助力,及时发现问题,跟进了解问题,共商解决问题,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良好习惯逐渐养成,慢慢适应学校生活。
        通过交互式日记作业的实施,了解学生动态,引导学生良好品行,重塑良好习惯,重燃学习热情。
(三)引导学生爱自己的家庭,学会爱父母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一直以来备受父母长辈的各种关爱,他们都将之视为理所当然,浑然不觉爱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句问候一杯热茶,一张床单一顿早餐……也不懂爱需要相互传递,爱也需要大声说出来。鉴于此背景,道德与法制课《父母多爱我》就是一面孩子看到父母付出的“镜子”,让彼此关系重新得到联接。
        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两处细节“手中线”“身上衣”道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自古以来的父母亲,都给了孩子满满的关爱,可是,他们能发现吗?多数学生只关注到了爸爸妈妈带他们外出游玩,报各种兴趣班,辅导功课,生病了带去看医生等,却忽略了较多的生活细节。

有一个学生观察特别细致,感受特别细腻,请看观察日记:
        今天,天气转凉了,妈妈一早就把我的厚被子报了出去晒太阳,还把我的床垫子都拿了出来。然后,妈妈就开始帮我铺床。她先铺了一层棉垫子在床上,仔细地铺平整,再用一张珊瑚绒床单铺在上面,并把四个角都细心地掖好。妈妈告诉我,她试过许多种材质的床单,发现珊瑚绒的最柔软温暖。夜晚睡觉时,垫着柔软的垫子,再盖上带着阳光温度的被子,被窝里暖烘烘的,一下就可以进入甜美的梦乡!
        冬天里,还有比暖烘烘的被窝更温暖的是——妈妈对我的细心照顾!
        多么暖心的文字,处处流动着妈妈的爱,也流动着孩子对妈妈的爱。其实,能够感受他人的爱的人也是一个会去爱他人的人啊,为这样的学生点赞!
        在布置学生去观察父母一天的作息活动中,许多学生看到父母要照顾爷爷奶奶、弟弟妹妹、上班、做家务、辅导功课等都填满了他们的一天,而自己的私人时间几乎要到夜深人静时,那会才能看看手机新闻、了解班群动态、或处理私人关系。通过学生们的观察日记、采访日记才深刻了解到父母对家庭的无条件地付出,这样的爱是无私的、是无价之宝,也是传递给孩子宝贵的家庭教育。
        通过交互式日记的分享,许多学生都受到了触动:其实每个妈妈都是这样做的,只是能够发现爱的人太少了,他们都只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小事。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如此小,如此微不足道。而后的交流得知,有些学生回家后主动与家人打招呼,分担家务活,讲话的语气也更加温和有爱了;有些学生表达得较委婉,他们把日记与父母亲人分享,用便签纸传达关爱。
        基于教材,立足课堂,连结家校,利用交互式日记作业,引导学生良好品行,在日常生活细节中体验爱,发现爱,传递爱。
(四)引导学生爱自己,与同伴共成长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就教学生写日记了,而后四年级又再教一次,可见,写日记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必要。
        学生会在日记中毫无约束地随心所欲地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不要求评分,也无所谓字数,所以大多数学生都爱写日记,记录当下最真实的感受。
        阶段测试结束后,同学们看到错漏百出的答卷,一个个鲜红的叉刺痛了他们和家长们的心,难道这段时间的付出都是徒劳吗?怎么会这样呢?明明想这样答题却写成了那样,在搞什么嘛……一个个问号犹如断了线的小珠子噼啪往下掉,只剩下杂乱无章的嘀嗒,和沉重的心。后来,他们在交互式日记里认真地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分析答题情况、定下下阶段的短期目标。有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有家长的从旁鼓励,有老师的正向引导,几股力量凝成一团,给予学生前行的能量。
        课间十分钟,是每个学生最喜爱的十分钟。
        看!一群男孩子围在一起踢桌脚呢,场面有点混乱,伴着一声声“啊”“嘿”踢得很是“热火朝天”。这个一脚使劲踹过来,另一个膝盖中招,立马倒地不起,疼得“哇哇”大哭,很久仍缓不过劲来,其他伙伴站在一旁吓得不敢动。另外一组男孩子已经踢飞了好几个桌脚,滑溜溜掉进了一楼的小花园,看到一个同学倒地不起,他们也赶紧跑了过来,一脸不知所措。
        作为班主任,我理解学生此次行为背后对课间十分钟的热衷,他们渴望玩耍、放松,渴望得到尊重、理解,但是游戏的内容选择不太合理,桌脚作为学校公共财产,应该被大家合理爱护。故此,我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老师单纯发泄负面情绪对处理班级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后来,我让他们排着队伍来到一楼草地,帮忙把所有桌脚都收集起来,用水冲洗干净后再重新装回课室桌椅下。当天的事暂告一段落,后来持续跟踪此批学生的行为,提醒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帮助他人上,课间少玩激烈游戏。直到期末,踢桌脚的游戏再也没有出现过,班上陆续出现了许多好人好事,班级氛围融洽,班级凝聚力也更强了。学生在日常交流日记中写到:
        “想不到老师没有批评我们,还让我们去帮助同学,我觉得这老师的做法真是太’神奇’了。”
        “我都犯错了,想不到竟然得到同学的表扬,这剧情有点反转了,可是内心很高兴。”
        “我们男孩子不应该那么调皮,课间可以和同学们说说话,读读书,这样踢桌脚踢纸巾很危险。”
        “希望这些男孩子们能够看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课间文明地玩游戏。”
        利用交互式日记交流,让文字来传情达意,效果比说教更好。
        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哪怕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无关痛痒的玩笑话、甚至一个无意的眼神均会对内心敏感的学生产生影响。那会宇宸和子琳就是这样的:子琳反馈宇宸总是玩她的书包拉链,如果弄坏的话,会被妈妈批评,但是几次提醒宇宸均没有改变。很小的事情在学生眼里会变成大事,因为他们的世界本就那么小,所以班主任也要重视。
        我把他们一起叫来,把事情经过当面说清楚,轮番“表白”后,知道了事情并没有单方面说的那么严重,是女孩子把事情说大了,也使得家长紧张起来,务必要老师介入调节。男孩子说到只是上课时忍不住觉得可爱碰了两次,也没有随便去拉别人拉链。后来双方都谈妥了课堂纪律,做出了口头承诺后带着微笑离开了办公室。
        处理学生的矛盾,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搞清楚谁是谁非,接纳了双方的情绪,让大家都了解了问题的所在,解开了彼此的心结,能避免下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就可以了。
        后来,也证明了这样的处理是有效果的,两人都在日记中反思自己:
        子琳:“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同学摸几下我的书包而已,并不是多大的事,当时的我到底怎么了。幸好老师及时提醒了我,没有影响同学间的友谊……”
        宇宸:“我上课时应该认真一点,专注于课堂,不能开小差。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能乱碰别人的东西,应该向同学道歉的……”
        没有说教,也没有批评,但是如此处理立见效果。学生能够做到自省,比老师长篇大论讲道理有效多了。
三、结语
        写交互式日记作业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说,不仅锻炼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交互式日记作业中说真话,诉真情,与老师、家长交互真心。师生交互、亲子交互、生生交互的方式让沟通达成动态化的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生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梁慧勤.走进生命的教育——教练型班主任专业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王松霞.品德教育嵌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19)
[3]于友凤.学生“微日记”的写作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06

【基金】:本文系2019年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专项课题(立项号: 2019C030)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