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学分银行制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魏军
[导读] 大数据背景下,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是高职院校创新的关键,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重点
        魏军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是高职院校创新的关键,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效参考。文章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学分银行制度的特征,接着提出了学分银行制度的实现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高职高专;学分银行制度
        大数据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使得产业结构开始从理论化转向到技术和智能的层面。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推进,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引导,主动学习知识,从多个方面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并保证学习效果有明显提升。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特征
        (一)开放性
        学分银行制度的首要特点为开放性,而且针对的合作对象是极为广泛的,有学习需求的都可以注册,没有任何条件限制,而且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由安排,方便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再者,学分银行分为两个层面,学历和非学历的,可以从多个方面满足社会的个性化需求,强化学分银行的公开和透明性,并在自由的环境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分析。
        (二)公平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进而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多元化的学习项目给予了学生更为广泛的选择机会,学分银行学生提供便利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益,不仅是针对目前的学习需求,也能从其他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更多人选择的权利,这是极为公平的一件事情,而公平也正是所有事物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
        (三)灵活性
        从学分银行的弹性角度分析,具有灵活和宽容性的特点。这种宽容展现在弹性管理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学习机会,并让每位学习者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有效的积累,选择方式更为灵活和多元化,进而发挥出高职学生的主体优势。当学生自主性增强的时候,教学组织更为灵活,但是这种灵活并非意味着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存在着一定的限度,所以关键点是把握这个度,承认差异,不断努力。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学分银行制度的实现策略
        (一)目标确定,路径选择
        1.开放型体系的构建
        构建各个阶层有效的沟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学习理念。结合学分银行制度的相关情况,构建完善的学习成果,方便各个阶层的教育结构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多次机会和选择机会,并满足人们对学习的追求和目标。此外,还可以构建开放性的学习体系,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应该以最终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依据,构建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多个层面及时拓宽学习人员的选择方式,方便学生选择。

而且开放性的学习体系下,学生更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优化,享受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发展空间,结合自身的兴趣,对学习课程进行自主选择。
        2.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在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为企业、高职院校、学生等提供学习成果的信息服务。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工作,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增加各个方面成果的透明度,推进学习成员各方面的学习成果的有效转换,或者是开展跨区域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实际的应用情况而言,学校既是学分银行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建设者,通过合作的形式制定完善的标准,积极探索职业院校的国家化发展模式,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例如一名计算机专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将在校期间获得英语六级证书、计算机高级证书等学习成果以学分的形式存入学习银行,未来,如果他在联盟内的大学读本科计算机专业,可根据相应的转换原则将学分直接转换,获得也能获得相关课程的“福利”。
        (二)运行机制的设定
        1.委员会管理组织的建立
        我国可以结合相关的政策法律,成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而且教育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也会组建委员会,并在教育部门设立对应的办事机构。经过学分银行委员会的设立的,开启完善的银行规章制度,负责发布相关的执行制度,教育部门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继出台相关学习成果的指导性文件,保证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并根据国际上运行的资格框架进行积累和转换。
        2.学分银行促进学生创新实践
        高职院校自从开设学分银行制度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实践、文体等活动中,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实践范围,对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如计算机专业的A学生,不及格的课程有7门,如若是按照传统化的考试标准,他是差生,无法达到毕业要求,但是最终这名学生却获得了证书。从实践效果而言,该生是学分银行最直接的获益者,在高职院校期间,喜欢计算机的学生拿到软件工程、数据库工程师等多个职业资格是,并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开始企业项目的研发工作,最终获得了毕业资格而且在毕业后,该生还考取了研究生,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开始和国际上的大学进行合作。从这个案例中就能看出,学分银行的存在,从多个方面展现学生的个人优势,通过学分替换的形式,让这部分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甚至是直接抵消掉不足的地方。因此,为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工作,需要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动力,增强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大数据背景下,为推进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发展,应该遵循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规律,把握各个专业的学分银行制度的特色,充分调动师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机遇,敢于挑战和创新,势必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新的契机。但是在具体实践的时候,还需要教师开始有效的探索和分析,一同分析和总结经验,以此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蕾. 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探究[J]. 中小学电教:上, 2018(6):78-80.
[2]张健, 吴硕, 郭玉伟. 终身教育体系下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 000(003):3-4.
[3]王艳伟. 基于学分银行模式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教育探究[J]. 数码设计(上), 2018, 000(002):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