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辉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摘 要:《孙子兵法》是最早阐述心理战思想的军事著作,本文从《孙子兵法》的心理战思想角度,分别从正确认识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现代心理战制胜的原则、灵活使用心理战制胜策略等三个方面对《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战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现代战争对《孙子兵法》心理战思想从中加以借鉴。
关键词:孙子兵法 心理战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阐述心理战的著作,也是我国心理战的奠基之作。孙子提出的“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并认为以攻心为上,可得出“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的论断,充分肯定了对敌实施心理作战、涣散敌方士气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构筑了心理战理论的基础,在现代心理战中仍焕发看持久的生命力。
一、正确认识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
孙子思想的精髓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强调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一)孙子提出的“上兵伐谋”,历来是军事指挥员追求的最高境界。心理战旨在依托强大的军事优势,通过战前动员、战场宣传、战场欺骗及其他手段,鼓舞已方、瓦解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孙子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提出以不直接交战的方式达成政治目的的“全胜”战略,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视。二战以后,美国曾凭借其绝对的核优势,把“大规模报复”和“相互确保摧毁”作为战略原则和目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的军事战略曾把打击城市放在首位。1982年,美国在《孙子兵法》“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用”思想的启发下,提出了以“伐谋”“伐交”为中心的“孙子核战略”,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现代战争是一种智能的较量,攻心斗志在日益透明化的战场将更加惊心动魄。把伐谋作为赢得战争的首选方式,源于中国崇谋尚智的思维传统。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肯定战争欺骗的人。他指出:“兵者,诡道也”,并指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防部在报告中指出:心理战在这次战争中的运用是极为成功的,心理战对促进伊军失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时代的特点决定了心理战具有其他战争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对战争已经深恶痛绝。因此,战争的方式就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进。战争追求的不再是攻城略地式的军事征服,也不再是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甚至不再追求将对手逼入绝境而迫使其投降。现代战争主要是孤立、限制、削弱和瘫痪对手,震撼其心理,动摇其意志。
二、准确把握现代心理战制胜的原则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进不能改变战争的性质和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心理战属于战争的一种手段,它必须服从服务国家大战略的需要,服从战争的全局,在总的作战布局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在现代心理战中,应该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一)坚持正义战争必胜原则。孙子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孙子的“道”,旨在笼络人心,属于心理战范畴。兵家的“道”,实际上就是战争的正义性问题。毛泽东所讲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是讲的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问题。信息化战争改变了战争的模式,但改变不了战争的性质。凡是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的非正义战争,最终总是要失败的。我们进行信息战研究,是站在正义战争立场上进行的战争研究,因此,我们所进行的心理战就是正义战争的心理战。
(二)坚持人民战争制胜原则。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改写历史。不论是什么形态的战争,离开人民的支持都难以取得胜利。所以,我们在进行广泛的全民动员的基础上,要按照“军民兼容、寓兵于民、平战结合”的原则,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心理战。
具体来讲,要建立好三支队伍:一是部队专业心理战队伍;二是地方高科技心理战队伍:三是群众性心理战队伍。
(三)坚持“因敌而制胜”原则。对于将“因敌而制胜”的原则运用于心理战,孙子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针对敌方将帅不同的心理弱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战策略,从而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体现了孙子心理战理论的精妙。不仅对敌将,对于敌方的一般官兵,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战研究,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使用心理战制胜策略
心理战是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民及其军队的一种手段。具体实施起来,需要从战略层面和战役甚至战术层面进行宏观把握,微观处理,这就需要灵活运用心理战制胜策略。
(一)武力威慑与舆论攻心相结合。孙子曰:“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这就强调了武力的重要作用。当今某些霸权国家,他们在威逼一些中小国家就范的时候,就是以强大的武力作后盾,并使之与强大的攻心手段相配合,迫使对手就范。美国早在2002年年度《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先发制人”确立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强调以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打压遏制潜在对手,谋求独霸世界。这种“先发制人”的战略,就是对孙子“先为不可胜”原则的进一步发展。“治心、治气”,需要有武力作为坚强的后盾,但仅仅以为有了武力作后盾,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不可能的。在舆论攻心上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确实能使交战对手感到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打击,最终使其士气丧失。
(二)政治分化与经济诱压相结合。孙子认为:“上下同欲者胜”,反之,上下不同心,政府和民众离心离德,则必然失败。海湾战争中,美采取“先胜而后求战”的方针,政治上对伊拉克进行孤立,外交上寻求安理会授权对伊拉克封锁,经济上获得日本、德国、沙特等富国资助,军事上聚集足以打垮伊拉克的优势兵力。“9?11”事件之后,美国领导人立即打出反恐旗号,迫使国际社会成员“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与恐怖分子为伍”。并通过外交斡旋,获得广泛的国际声援和支持,营造发动战争的有利态势,体现了孙子的“伐谋伐交”思想。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也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战争总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服务的。现代某些霸权国家很注意利用经济制裁这张王牌迫使一些国家就范。
(三)迷惑与规劝相结合。现代战争的模式主要是信息化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的使用又是不可或缺的。所谓信息迷惑,就是通过示假、隐真、诱骗等多种手段制造种种假象,对敌官兵进行欺骗、蒙蔽和迷惑,造成敌军官兵的心理迷茫,做出错误判断或动摇敌军十气。《攻心?赵蕤》中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规劝信息的散布可使敌人对自己战争的性质产生怀疑,对自己的政府和领导产生不满,最后导致军心民心涣散。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一边加强军事攻势,一边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揭露萨达姆政权残害不同政见者和枪杀普通百姓的罪行,使伊拉克人民减弱甚至放弃了抵抗,使美军长驱直入,直取巴格达。这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规劝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中心理战思想的启示》,张磊,政工学刊,2011(4)
[2]《<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战思想对现代战争的启示》,杨志强、程佳,陆军军官学院学报,2014(2)
[3]《谈孙子兵法对新“三战”理论与实践的启示》,张杰,军事基础教育,2012(3)
[4]《简析信息作战中<孙子兵法>的指导作用》,费韬,海军学术研究,2009(5)
[5]《论<孙子兵法>的军事心理思想》,王晓军,孙子研究,2017(3)
作者简介:刘晓辉,现任武警警官学院分队指挥系军事理论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