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枫卉 高雪 刘琪
临沂大学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卡拉瓦乔是巴洛克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叛逆”是他形象的标签,他常以底层人民的形象为模特来表现宗教圣人,一生中绘制了大量的宗教题材作品,与同时期的艺术家富丽堂皇的贵族风气不同之处在于他创作出的基督“受难”题材的作品。
关键词:卡拉瓦乔、《使徒马太的殉教》、《基督下葬》、《玛利亚之死》
卡拉瓦乔的人生伴随着逃亡、恐惧,充满了苦难和艰辛,在外人看来他的一生都是痛苦的,昏暗的,他性格异常,生性好斗,行为不合常理。从另一方面看天才总是不被人待见,行为也总是异于常人,也正因为卡拉瓦乔不同寻常的经历,使他能够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才有了不同寻常的创作。
初到罗马的卡拉瓦乔只受到一小部分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他画作的出彩名声日渐增长,伴随而来的攻击也日益增多,在骂声中他接到了一批装饰壁画的订单,一幅为《召唤使徒马太》,另一幅为《使徒马太的殉教》。将卡拉瓦乔推向风口浪尖的正是第二幅《使徒马太的殉教》,画中描绘了圣马太殉教前的场景,一个手持剑的裸体刽子手抓着他的手臂,表情凶神恶煞,他的衣服上已沾染了鲜血仍然不屈不挠,光线透过昏暗,照在两人身上,马太努力的想去抓天使递给他的棕榈枝,旁边的少年和周围的犹太人都受到了极大的惊吓,纷纷逃跑,此时一位路过的犹太贵族视若平常的看着这一幕。
通过画面,我们看到周围的犹太人没有拔刀相助,天使虽想救马太,却也只能递来希望的棕榈,路过的犹太贵族外表锦衣华服,内心却毫无同情,惨痛的苦难与临近希望间马太倔强的张开嘴,仿佛在向信徒传道,神圣的天光照下,似在鼓舞正在受难的圣人,整个画面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化效果。卡拉瓦乔笔下圣人不是具有华丽外表和贵族气息的先知、长者,而是来自底层社会却对世界充满怜悯和爱的平民大众,他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光明势必会冲开黑暗照向圣人,而黑暗则会一直笼罩罪恶的人心。
进入17世纪后,卡拉瓦乔长期接触下层社会,思想上有了新的转变,他的作品也越发粗野,更加强烈地描述人物的苦痛,黑暗的社会。1602至1604两年间他以一位死者的真实形象为原型画作了《基督下葬》。瘦骨嶙峋的基督刚从十字架上放下,约翰和彼得虔诚的抱着耶稣的遗体准备下葬,悲痛的圣母伸出右手似在与他告别,低头流泪的少女和高举双臂的女子皆表现出对耶稣基督离世的忧伤。在宗教里基督下葬本应该是神圣又庄重的,而卡拉瓦乔笔下的的基督下葬让人看到的是现实社会贫苦农民的简单葬礼,身边也只有最亲近的人为他伤心。
此作品完成后再一次引起了新的争论,卡拉瓦乔被贴上“叛逆”“反宗教”“残暴”的标签。
而后不久卡拉瓦乔又以妓女的尸体为模特创作了著名的《玛利亚之死》。他所呈现的圣母玛利亚升天的场面是在一个破旧不堪的农舍里,一个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中年女性躺在台子上,因为穷困无法医治最终去死,坐在身旁的少女垂首哭泣,远来奔丧的亲朋好友掩面落泪,十分悲痛。画面中没有天使和诸神,玛利亚头上的光圈也已模糊不清,躺着短小的台子上连脚都是悬空的,唯一的漏出的生活物件是一个简朴铜盆,这使人想象出玛利亚生前生贫穷不堪的生活。身旁的青年仿佛在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圣母面容的平静和周围悲痛的氛围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仍然没有庄重的宗教气息,也正是因为这种没有虚构的朴素生活本身,才反应出了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
在卡拉瓦乔的作品中,除了贫民形象外,画面中他开创的“黑影强光”的独特戏剧性效果也是史无前例的震撼着当时的艺坛,《使徒马太的殉教》场景昏暗杂乱,天光的照射在对角线交叉处向四角展开,强光直射在画面中央的刽子手身上,周围人物由近到远,光线也由强到弱,剩余背景大面积的暗影,看似杂乱却在精心布置的光线下营造了景深的效果。《基督下葬》中光线照在人物身上的苍白,衣服的暗红和墨篮与四周背景的黑暗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营造了基督下葬的悲怆气氛。《玛利亚之死》画中光线从左上方撒下,引着视线从垂掉的红账布到四周的哀悼者最后到圣母和垂首的少女,余光隐约照在房间,把整个画面突现出来。卡拉瓦乔的运用光影的集中和明暗的对比营造出舞台照明似的戏剧性效果与当时社会盛行的柔美风格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卡拉瓦乔不畏强权大胆革新的艺术风格。
天才与暴力,罪恶与圣性,激情与悲剧,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卡拉瓦乔的作品中,他也将写实性绘画和宗教世俗化推向了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翟晶:卡拉瓦乔的宗教受难画[J],世界宗教文化,2005(06),32-34
邱林:卡拉瓦乔宗教绘画中的世俗倾向及其影响[J],2005(04),139-140
郁蔼:卡拉瓦乔的《玛利亚之死》读解[J],文艺评论2010(01),93-96
陈钦权:现实之境——论卡拉瓦乔的绘画创作[J],新美术,2002(02),58-61
黄家瑾:卡拉瓦乔的世界:作为隐喻的“逃亡”[J],2011(10),187-192
杨蓉:贫穷的圣母——卡拉瓦乔的《玛利亚之死》[J],世界宗教文化,2002(06),19-21
郭颖:探析卡拉瓦乔油画中的戏剧性[J],美与时代(中)2019(11),63-64
李力:浪迹天涯的逃犯——重读卡拉瓦乔[J],美术观察,2013(01),121-129
祝华丽:谈卡拉瓦乔绘画作品中戏剧性光影的运用及影响[J],大舞台,2012(12),122-123
梦隐:卡拉瓦乔:罪恶与圣性(Ⅱ)[J],科学文化评论,2014(12),122-125
夏强: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J],大众文艺,2010(09),105-106
张义、李艳青:论卡拉瓦乔的黑暗写实主义[J],艺术探索,2009(04),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