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中体育训练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晏胜平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晏胜平
        深圳市西乡中学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同于以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体育学科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身体健康是高中生提高学习效果、享受健康生活的必要前提。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更应该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引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近年来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体育效果的发挥。在个别学校,体育课时压缩严重,教学缺乏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本文简要探讨高中体育训练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进策略,仅供参考。
        一、高中体育训练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素质教育决定了校园教育的方向,但应试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其难以撼动的地位,使得在很多教师家长甚至学生心中,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文化课,考个好成绩,才能够赢得一片光明的未来。这也使得很多高中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教育和考试,极大缩短了学生的休闲娱乐和体育训练时间,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各门文化课上。学生缺乏休闲和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家长和教师一味的想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不断督促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考试上,忽视了学生强身健体的需要,过重的学习压力会让他们的身心俱疲,带给他们不利的影响,甚至让学生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1]。
        (二)体育训练方法不规范、不科学
        对高中生而言,体育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强身健体,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去学习和生活。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体育课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训练方法比较随意,常见的训练方式就是由教师讲解动作,进行示范,让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情况虽然简单,但难以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规律和要点,很容易造成学生邯郸学步,动作不规范,导致其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体育训练的兴趣。而与之相反,个别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进行简单的教学之后,就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活动,这种做法虽然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学生们难以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在思想认识中把体育课当作游戏课,缺乏系统的体育训练,难以满足高中生的锻炼要求。


        二、提高体育训练效果的策略
        (一)重视体育教学,提高训练规范性
        在传统体育课堂中,不少学校并没有明确规定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对课堂的授课流程和规范性没有明确界定。在不少课堂中,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的练习基础动作,甚至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的职责不明了,对学生的指导效果比较差。而学校和家长的不重视,又使得体育课时很少。这需要各个学校和教师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所在,以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的规范性为突破点,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切实得到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运动状态,对他们的运动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发现他们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相应的运动项目中达标并得到提高,切实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效率[2]。
        (二)训练方法多元化,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此门课程的热爱程度,所以制定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自发参与至关重要。教师制定的体育训练方式要注重趣味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训练中发现乐趣。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各自的喜好进行课程选择,为喜欢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的学生准备相应的团体比赛,这样既可以团结班集体,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可以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同时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针对跳绳、拔河、跑步等项目,也可准备接力比赛等,让学生自行选择,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做到保持趣味性,可结合现今的体育科技进行多元化训练。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小型运动会,让全体师生参与进来,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其运动习惯,并可达到增强体育训练的效果,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加强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
        安全性是体育课的重要保证,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们在运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对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应坚决摒弃,对学生的一些危险表现要及时制止。例如,在一些体育器材的使用上(双杠和单杠等),一些学生喜欢爬高等活动,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警告他们课堂的安全性,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让学生们能够重视安全问题。
        在训练过程中,对一些有可能存在运动损伤的项目,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指导,例如在训练学生短跑运动时,需要在开始之前指导学生们热身;在跑步结束后,应避免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而是应当适当的放松,保证肌肉的合理休息;对场地中一些有安全隐患的障碍物和设施等,教师也应当组织学生及时清除,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加强安全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体育锻炼是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广大教师应当充分重视体育课堂训练的实效性,不断优化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高课堂安全意识,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用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任明超.高中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锻炼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65.
[2]王菊.当今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J].科教导刊(下旬),2019(09):163-164.
[3]宋元明.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3):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