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吴雪昭
[导读]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及时革新教学理念
        吴雪昭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六中学      355100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及时革新教学理念,积极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策略,以此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则能够更加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初中教学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基于此,以下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载体,着重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过网络,这其中多半学生都是为了玩游戏或者聊天。这其中又有百分二十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三个小时。而在这百分之二十的学生中又有百分之五的学生接触到过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对“黑客”非常崇拜。本次调查结果非常出乎意料,这也就意味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了教育事业当中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对于学校以及家长而言,青少年网络道德以及安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认为在网络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啥就说啥。他们在网络上聊天的时候谎话连篇,更是在论坛上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观点偏激,甚至一些学生会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这都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及传播的隐蔽性所导致的,使中学生在网络上丝毫没有顾忌,再加上没有教师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教育,致使学生非常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将导致青少年将网络上的情绪和言论带到现实生活当中,使青少年逐渐失去交往技能,甚至会出现逃避社会现实的现象。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对此在正式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着手点,将生活实际渗人课堂教学之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和教学内容对应的素材,还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利用起来,以此作为着手点实施教学。如此一来,则能够强化教学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共鸣,深化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算法与流程图”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将计算机算法概念、特征及借助计算机解决算法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从以往所学的内容着手,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呈现出不同的流程图常用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流程图的制作步骤。接着,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件,如打电话、看书等,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的过程,并借助相关的软件和工具,如visio等进行流程图的绘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精心规划、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循序渐进地进入信息技术学习当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存在着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依旧采取灌输式的方式实施教学,并未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起来,甚至将课堂变为学生的“娱乐”场所。对此,教师就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堂,为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操作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教学“数据处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两张不一样的表格,第一张存储了全部数据和信息,第二张则分别存储数据和信息。随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上述表格,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并且将获得的信息列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且表现出了极强的探究热情,纷纷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在收获丰富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四、积极鼓励深入探究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应当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体来说,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尽量给学生展示前沿技术与创新科技,使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课程价值与魅力,从而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收获丰富知识的同时,不断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综合运用Photoshop知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少数民族大融合”的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创作,内容不限,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彰显创作主题即可。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材,其中,有一个小组选择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的小组则从服装出发,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特征。其次,各个小组在确定主题后,则展开相应的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与教学内容对应的情境,以此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探究,在深化知识记忆的同时,升华教学主题,提高教学实效。
        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既不能把信息技术课程上成德育课,也不能忽略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了各个学科中的多种内容,同时也是学校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在“计算机的发展”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比如让学生们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基础用途,然后逐步引导出信息技术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计算机来做一些有意义、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也挖掘了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使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3]。
        六、在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很多德育问题很明显地暴露出来,比如在教室打闹,还有的学生刚打开电脑就下载游戏、乱敲键盘,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浏览一些不良网站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首先是设备和信息完全问题,老师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学生报告发现问题老师要马上解决,告诉学生微机房是大家学习的地方,大家要保护公共设施。再比如,教师可将每个学生的座位进行编号,让学生们对号入座,并且为每个学生创建一个文件夹,把自己的资料放到文件夹里,做到责任到人、专机专用、相互监督等。比如,在开展“构筑信息安全屏障”这一课程教学时,学生们刚一进入教室就开始打闹、打开电脑玩游戏,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做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树立起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并且让学生对号入座,采取一机一人的方式进行教学,做到责任到人。而对于一些爱玩游戏的学生,老师则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避免游戏上瘾影响学习,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游戏,但是依旧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避免游戏成瘾造成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七、结语
        总而言之,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创新刻不容缓。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将核心素养理念作为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组织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少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福建电脑,2019(03).
        [2]黄睿.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