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柯言,张峻基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475001
摘要:“身体民俗”是对民族舞蹈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对民俗舞蹈的研究,对“身体民俗”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拓展,从肢体动作中能够感知民俗舞蹈的内涵并展示出舞蹈的艺术性与审美性,让民俗舞蹈的探究更加全面和具体。本文分析了“身体民俗”的概述,探究了在民俗舞蹈中对“身体”的塑造,以便强化对民俗舞蹈探究的效率,抓住民俗舞蹈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民俗舞蹈;概述;身体民俗;艺术性
民俗舞蹈是一种融合了民族特色、风俗习惯以及舞蹈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民俗舞蹈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献解读或者深度访问中,还需要参与到民俗舞蹈中,亲身感受舞蹈的魅力;展示出民俗舞蹈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从“身体民俗”的视角出发,深入对民俗舞蹈的探究和分析。
一、"身体民俗"概述
所谓的身体民俗主要指的是在民俗舞蹈研究中,通过对肢体动作的分析,探究民俗舞蹈的文化语境以及文化价值等。每个民族的语言可能不同,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肢体动作能够传递出内心的情感,进而将舞蹈中的喜怒哀乐等展示出来。身体民俗的视角对民俗舞蹈进行探究,主要是通过对文化本身的分析,解读舞蹈中的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民俗舞蹈的内涵,让民俗舞蹈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二、民俗舞蹈:由时间和空间共同形塑的“身体”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民俗文化的传播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民俗舞蹈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俗舞蹈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刻的感知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为后期的艺术传承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奠定了基础。在身体民俗的视角下,民俗舞蹈的研究注重对舞蹈场景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分析。首先,“身体”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其与人们的习惯和行为存在时间上的延续,利用“身体”表现出日常的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等,可以在舞蹈中利用肢体语言,将某个人物、情节等展示出来,使得民俗舞蹈更加形象和生动,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观赏效果。
其次,从空间的角度而言,民俗舞蹈中的“身体”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属性,通过肢体动作能够传递出情感和思想认知,是对日常生活中经验的总结以及生命的感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等相融合,使得民俗舞蹈的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在民俗舞蹈的研究中,“身体”经常会直观的表达出舞蹈的情感,传递出舞蹈的艺术重点,让观众能够跟随舞蹈演员的身体动作,进入到舞蹈情节中,从而感受民俗舞蹈的魅力所在。比如:不同地区和民族对春节的庆祝方式各不相同,通过舞龙、秧歌、舞狮以及踩高跷等民间艺术展示出对人们的喜悦之情。而在这些民俗舞蹈中,利用身体的时空动作:“舞”、“跑”、“扭”、“踩”等,将庆祝节日的情感传递出来。任何民俗舞蹈都难以离开身体动作的展示,而身体的展示也体现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特色,因此民俗舞蹈的研究中,必须要注重对身体的分析,感知其中的内涵以及魅力。
三、“身体”作为一种技术行为的表征
不同的民族舞蹈对“身体”的应用各不相同,这就展示出了民俗舞蹈的个性化,身体作为民俗舞蹈在表演中技术行为的表现形式,融合了民间习俗的记忆和民俗习惯等,这些身体语言与民族的文化背景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民俗舞蹈是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艺术效果的方式,如果仅仅凭借着观察和语言是难以充分的利用舞蹈动作的表意,而是需要深入的体会和参与,让身体能够融合到舞蹈情节中,才能够将民俗舞蹈更好的表现出来。因此,民俗舞蹈的探究还需要从身体的表征出发,参与舞蹈过程,用身体感知舞蹈情节和故事内容等,表现出身体的主动性。舞蹈人员要充分的掌握舞蹈的要领、动作的核心等,使用身体动作传递出舞蹈中的情感。比如:舞龙和舞狮作为庆祝节日的民俗舞蹈形式,需要舞蹈演员将其与“龙”和“狮”的造型相结合,展示出活跃、欢乐的情感,这样才能够将舞蹈形象刻画出来。
四、“身体”表征为共享的文化记忆
在民俗舞蹈中,“身体”不仅是一种舞蹈语言的表征,同时其也是文化记忆的体现,是对不同民俗舞蹈的文化特色以及对民俗舞蹈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文化共享的效果。在以往的民俗舞蹈传承中,通过观看和体验的形式,能够对舞蹈进行理解,展示出文化的价值;但是在新时期下,民俗舞蹈也面临着创新和改革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利用“身体”展示民俗舞蹈中,吸收更多文化元素,推陈出新,展示出民俗舞蹈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彰显出更大的文化价值,使得民俗舞蹈多元化发展。
舞蹈是一种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文化符号,其与历史文献以及文字性的表述相比,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这也就极大的拓展了民俗舞蹈的传播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固定的思路中,而是通过身体的表达形式,使得更多的群众能够理解和感知文化内涵,学习与掌握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记忆,使得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民俗舞蹈中,利用“身体”视角可以对舞蹈进行分析,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文化,使得文化记忆能够得到整合,将文化作为舞蹈的核心和力量,只有展示出某种特定的舞蹈动作,就可以快速的想到其所代表的民族。比如:孔雀舞、花鼓舞等。民俗舞蹈在发展中凝聚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印记,体现着民俗特色以及文化习俗等,在“身体民俗”的视角之下,民俗舞蹈之间也相互借鉴与共享文化符号,使得民俗舞蹈能够展示出时代性和民俗性,极大的体现出了身体语言在民俗舞蹈中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民俗舞蹈的发展。
结束语
民俗舞蹈是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民俗舞蹈的展示离不开身体语言,通过身体动作能够传递出民俗舞蹈中的文化元素,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与形象的了解民俗舞蹈内涵和精髓。因此在民俗舞蹈的研究中,必须要注重对“身体民俗”的分析和探究,从其概述以及特征出发,解读身体在民俗舞蹈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民俗舞蹈还要展示出对文化的共享性,将文化传承与弘扬作为民俗舞蹈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到民俗舞蹈的情节、角色以及人物中,让观众能够感知民俗舞蹈。
参考文献
[1]林菲.“身体民俗”视角下的民俗舞蹈研究[J].大观(论坛),2020(09):57-58.
[2]刘淑梅.传统民俗舞蹈在女性心理身体方面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09):159-160.
[3]曾希卓.基于“身体民俗”视角下的民俗舞蹈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0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