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求真激发学习小学科学兴趣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葛明
[导读] 小学科学是以探究方式学习的,小学科学是学习一门自然学科的基础
        葛明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红鹰小学校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探究方式学习的,小学科学是学习一门自然学科的基础。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兴趣,是我们一线任教教师的执教难题,也是教学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重要前提。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物质生活还是占据很大的比例的,小学科学的实验要有结合实际的教具,让学生在课堂,在生活中可以反复实验,来满足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在生活中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的需要来体会一些常见的现象,或来操作一些实践,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的科技活动等来充实科技知识。以下几点,是我在平日教学的积累论述。
        一、深入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既要多听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疑惑或问题。在每一节科学课堂中,学生可能都对课堂知识或者是课堂外延展的知识提出疑问或者求知。这时,教师就要耐下心来,对学生的提问一一的解答。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常思考。在教科版2011版教材三年级《蜗牛》一课,不仅在备课时要介绍蜗牛的生活,吃、住、行、生存环境、身体结构等,有的同学对蜗牛的天敌感兴趣,教师就会介绍蜗牛的天敌主要:鸡、鸭、刺猬、蟾蜍、龟、蛇、鸟、萤火虫等。学生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在天敌的环境中找到蜗牛的足迹。孩子们了解了这些很高兴,他们在家里也经常看电视的《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这些不仅丰富了课余的知识,也给同学们了解自然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深入在课堂中多注重学生反复实验、求真、求准确。每一节实验课学生最喜欢的动手实践活动,都是要有实验猜想、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如果同学们的实验结果不一致,或者实验结果相反。我们就要让学生在反复实验几次,直到所做实验结果是正确的,实验过程操作是准确的。例如教科版五年级《金属会热胀冷缩吗》一课,有两个实验需要学生来完成。一个是加热后的铜球需要穿越过铁环,有的同学加热没有是铜球加热到热胀的程度。所以,铜球可以穿过铁环的。允许同学继续加热片刻时在尝试铜球能否穿过,这时铜球是不能穿过铁环的,原因是加热时长,铜球已经热胀,体积变大,不能穿越铁环。拎一个实验室给金属丝加热,使金属丝变长。有的同学用的是铁丝加热,有的的同学用的使铝丝加热。在相同的时长情况下,铝丝加热明显伸长,铁丝加热变化不明显。教师组织学生反复实验给铁丝加热增加时长。加热的铁丝有了伸长的现象。在这节课中注重学生多实验来验证饰演的结果。

反复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求真、求准确是我们的学习兴趣。
        三、深入在实验课堂中借助于课外知识的延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课的课外延展知识也是对课内知识的一个启发性学习。并且课外延展知识可以渗透在生活中。联系实际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在教科版六年级一课,实验用具有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现象是产生二氧化碳,使盖在杯子口的玻璃片振动。这一现象说明杯子里产生大的气泡,而产生的振动。在生活有这样常见到的现象,比如说可以在家里自制汽水的饮料,在家做冷面时,也可以放一些白醋以来是为了提鲜的,在放一些小苏打,可以使白醋和小苏打产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冷面汤成为人们容易消化碱性汤。所以说,在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科学知识可能就在饮食中或生活应用中等等。让生活常见的现象来教会孩子们的科学知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帮学生们梳理。这样也是一种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让学生积累生活中实验求真的经历,可以在玩耍中寻找实验求真的真理。玩耍使孩子的天性,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也是小学生的年龄段的要求。他们可在游戏中寻找到一些新鲜的事物的答案。例如说: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小车运动也是常见的玩具。孩子们可以在家中玩,并且创意也是很多的。教科书中是重力牵引小车运动、皮筋弹性牵引等几种。在孩子们家里,可以有电力驱动的,有气体驱动的、重力驱动的。但在科学课堂中主要让学生用可以驱动小车的方式来驱动小车。学生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组装小车运动起来。可以反复的实验,组装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小车运动起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践,很接地气。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的养一些喜欢的植物,来观察他们的生长变化,做好观察日记等,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有耐心的记录好观察记录。同学对观察来记录有疑惑,总想问:老师,观察植物生长时,某一天没有发现有什么变化啊?也要记录吗?我的答复:没有变化也是一种现象,也要记录下来。观察记录也是一种的反复实验。
        总之,小学科学的实验求真,才有信服力。学生才会懂得这个实验是有科学根据的。所以,学生心目中才会喜欢学习科学知识,才会爱护科学课堂,自然而然会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这些需要有家庭的培养,还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现象的积累。在生活中的反复实验可以在玩耍中进行,在课堂中的实验也可以让同学讲出科学的道理。这些都是“隐性”的反复实验,同学们无论在课堂还是在玩耍中的探究,都是探究求知的欲望。因此,实验求真是激发了学习小学科学的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