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芹芹 伍庆军
怀化市通道县第一中学
摘要: 中学的学生年龄大多是处于十二到十八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是人的心理变化最大并且最激烈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惑、矛盾冲突的时期。立德树人,是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当今,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步凸显,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班级常规,更要注重关心学生心理问题。以前有一种说法,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但如今对学生而言,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关键词:班主任;班会;沟通;心理健康
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用“心”做班主任工作。老师们常说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多关注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或进步表现;察觉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适时地和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拨开云雾,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万玮的《班主任兵法》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接手一个班级,新官上任第一件事,不是整顿班级风貌,不是处理问题学生,不是马上显露政绩,而是想办法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尽可能地培养师生感情,让他们接受你,喜欢你,尊重你,爱戴你。学生都很服你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呢?”我的班级学生积极主动,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家一般的存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立特殊日
刚来到这个学校,我是个新手,面对的也是新生,我们都在共同探索着、适应着、成长着。一个月的观察发现,学生在饮食中缺少水果这一环节,因此,每周三我都给同学们购置水果,设立水果日。别看这个小小的节日,它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缩短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打开了心扉,同时,懂得了分享,学会了节俭,更用举动表达了感恩之心。
2.写出你所想
我的办公桌上有个特殊的信箱,专门用来接收来自学生的私信,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声,我可以从学生所写的信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不同的问题,个别解决问题。
我收到印象较深的一封来信中写到:老师,还记得第一见到你,第一印象你是位十分严厉的老师,刚正不阿,我整个人都在发抖,我本身胆子比较小,容易紧张,容易感到害怕。但是,和您相处的这段时间,我感觉你是位温暖而有着要求的老师,我喜欢您,不知道您是否有在留意我,我在努力的改变着,但是,我期待您能多帮帮我,我想我能成长得更加快速的。 我看了她的来信,及时进行解决,帮助她解决胆小,易紧张的问题,花了1年的时间,她勇敢站上大的舞台,毫不胆怯的展现自己,为她的改变,我从心底里为她自豪,现在她去了其他学校就读,她也很开心的告诉我,,她现在是班上的班长,对于班级管理到位,自己也是严格要求自己。
她可能不敢直接告诉你她的所想,但是,在专属信箱里,他们敢说敢写,给他们一个出口,他们也会靠近你的。
3.班会
班会课基本每个月都要有一次主题是针对心理方面的,比如近期,我班级开展了一次关于如何交友的班会课。这个班会课起源就是在于本班有一个孩子在交友方面受挫,自己心理不能纾解,心理受到很大创伤。通过班会课,给学生的启发是:(1)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在学生阶段的你都必须秉承正常交往的前提;(2)何谓“朋友”,志同道合的人,感情很好,有共同语言而经常交流,相处起来很舒服。我们个人单方面的纠缠算不上朋友,反而这样单方面的纠缠可能会让别人更加反感我们;(3)每个人都有交友的自由,对于你不喜欢的人,你也可以主动提出拒绝做朋友,学会拒绝,学会选择。
4.沟通
平时多与学生单独沟通,经常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状态,根据不同学生的状态,制定不同的引导方法。
我班上出现过这样一个学生:新生班里一个女生,开学至今已经发现多次晚上失眠,是抑郁症患者,平时同学们感觉不到她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但是感觉这个女生对待事情比较悲观,但又总给人微笑,对于他人的关怀基本是拒绝的。久而久之,同学们慢慢地也不想主动给予她安慰和问候。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学生说她在家里经常和家长发生争执,她觉得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觉得自己没用,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从家长那了解到,学生脾气易怒易躁,乱花钱,到家后玩手机到很晚,离不开手机,学生在家也曾拿着刀说要自杀。班主任建议家长改变与学生沟通的语气、语态,多给写阳光、积极、向上的语言,多些鼓励和肯定。另外,与学生沟通手机问题,以及平时生活开支问题,让其理解父母的不易。在班上,班主任与同学们沟通关于如何对待该生的问题解决,要多帮助和关注,不应该漠视,该生需要得到爱与关怀。经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该生各方面都有所转变;家长也在调整自身状态,积极配合工作;同学们不再害怕和排斥,更多的是及时地帮助和鼓励。
新时代,有少数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心理健康状态不好,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班主任真的是要上心,而且要特别谨慎。首先,剖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对孩子足够的重视,如遇到问题也应及时参与解决。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不愿与人沟通。
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打算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帮助学生。
(1)贴心 。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善于诱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一起寻求解决途径。在学生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对班主任心悦诚服,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在我自己班也有一位类似的学生,孩子觉得父母对他极度不信任,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愿进行沟通。作为班主任,选择适宜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为学生与家长提供合适的谈心氛围。谈心过程中要关心、理解,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经常站在双方的角度,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要客观、不带偏见地了解学生、看待学生的事情。
(2)要多与家长沟通。
心理问题不是班主任一个人能解决的,遇到这样的问题班主任一定要多与家长沟通,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引导家长务必重视起来,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正确的治疗疏导,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工作,正确面对这个问题。
(3)鼓励学生多参加各项活动。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数都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容易想太多,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多鼓励他们参加活动,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找自信、交到合适的朋友,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4)鼓励学生多参与班级事务。
班主任鼓励学生在班级担任一些职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把班主任对她的信任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的师生情,更好地为日后的沟通交流打下基础。彭凯平教授在积极教育成就幸福人生一文中提到:我们的孩子需要具有同理心、道德心、审美能力、沟通能力、意义感、幸福能力、召唤力、想象力这八种能力,才能不被机器人所取代。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觉得首先我们得具有八种能力,才能带出有这八种的能力的孩子,日常工作中,多用“心”、多用“艺术”的方法去带好班级,顺应时代特点,多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得更远,跳得更高,跑得更快。
参考文献:
[1]李红丽.职校班主任心理疏导工作策略[J].大众标准化,2020(19):184-185.
[2]彭凯平.积极教育成就幸福人生[EB/OL].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309565 ,2019(10):46-47.
[3]郭敬燕.战略有“心”,战术有“智”——读万玮《班主任兵法》[J].中国教师,2011(05):78-80
此文系“新形势下中学生主题班会课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论文(课题批准号:XJK20CDY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