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青春期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马卫琼
[导读]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家长和教师一直在谈论性变色,而“生殖”、“性”等字眼成为“污秽”的代表,是孩子成长的“雷区”
        马卫琼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十中学校  661600
        摘要: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家长和教师一直在谈论性变色,而“生殖”、“性”等字眼成为“污秽”的代表,是孩子成长的“雷区”。导致很多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变化,缺乏必要的性别观,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使得我国性侵案件呈现低龄化趋势。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领导者,应该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尤其是生物教师。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准确地向学生灌输“性”的概念,引导学生成功度过青春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青春期;健康教育
引言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学在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初中生物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生物进一步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时期,也叫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初中生物课涉及到一些与青春期相关的方面。教师应多宣传此类课程,教育和培训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青春期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也有助于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一、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青春期不仅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正处于这个关键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青春期呈现出“早衰”的趋势。青春期最明显的特征是性发育。但是学生在心理上不能很快接受这种变化,所以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平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缺失使部分学生的身体发育远远超过心理发育,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相同的身体变化感到烦恼和害羞,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青春期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所以不愿意向老师或家长求助。因此,如何顺利过渡到青春期,保证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和家长关注的关键问题。生物教师应在教学中科学渗透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
        (一)善于运用教材,营造课堂氛围
        要想使学生今后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首先要对其展开青春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在生物课程的内容教学上,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设计。在学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的生物内容时,教师在上课前可以为学生发放关于青春期身心健康的问卷。在问卷中,要涉及学生自身的青春期发育情况、生理上有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青春期?你认为青春期应包含哪些内容?等相关问题。随后,教师要根据收回的问卷结果对学生进行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设计,以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吸收。接着,教师可以把“青春期”和“人的生殖”这两节生物课程内容进行扩展,穿插一些青春期健康教育。把生物课本内容、教具和相关视频进行整合,来向学生进行细致讲解,引导学生站在科学的角度,了解人体生殖系统和生殖器官,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这些变化是人人必经的过程,不要有任何的抵触、抗拒心理。尤其是对于女生来说,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女生都会经历月经初潮。而女生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况,难免会感到惶恐。

在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女生用辩证的心态去看待性发育,了解这是女生区别于男生的特征,而不需要感到窘迫或者去抑制它的发育。同时,教师要告诉女生尽量穿些宽松的衣服,有利于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现阶段,对于这些方面的教育,我国还没有国外发达。而如今面对社会复杂化和人口比例不均衡的现状,要求女生必须了解这些常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地穿插些性教育内容,教导女生如何保护自己。最后,教师在教学人体胚胎发育过程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教导他们要感恩父母,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生命。情感教育对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帮助其学会感恩。
        (二)创新教学互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青春期学生心理波动较大,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容易产生极端情绪。教师应创新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调整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青春期的学生会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另外,初中生对自己的心理发展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教师可以开展“鼓励拥抱”的教学活动。首先,老师拥抱每个学生,对学生说鼓励的话。这时候有的男生会特别尴尬,老师还是坚持拥抱微笑鼓励。这种做法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老师也可以让同桌互相拥抱,互相鼓励。渐渐地,学生们敞开心扉,自然拥抱,消除了尴尬和戒备心理。这种教学活动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心理认知,增进学生友谊,促进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健康发展。
        (三)走进学生心理,渗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物教师应充当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在课后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帮助青少年学生。促进学生心理,渗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初中生很少接触外界事物,通常选择自己处理问题,而不是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这种封闭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要努力进入学生的心理,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朋友,不是父母。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而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确的态度看待问题。因为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脾气比较怪,遇到问题就喜欢惹麻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变化,所以在生物课上,生物老师一定要多花时间开导学生,让学生正确理解青春期,不要害怕或者羞于表达自己。只有教师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理,初中生物教学才会变得更加有趣,师生之间的交流才会更加顺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学生会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生物课程中两性的基础知识、繁衍和发展与学生的现状密切相关。因此,生物教师需要利用好教学的重要地位,积极引导、回避、夸大,让学生意识到处于自己的阶段是正常的,出现问题要问家长和老师。在此基础上,生物教师还可以适度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将科学与情感结合起来,感受生命的形成是一件美好而神秘的事情,引导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让学生明白,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应该理解和孝敬父母。
参考文献
        [1]王贵.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青春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28+30.
        [2]李红熙.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青春期教育的紧迫性——基于宁夏闽宁中学调查的分析[J].华夏教师,2019(32):4-5.
        [3]张继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青春期健康教育[J].新课程(下),2018(0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