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课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卢玉婷
[导读] 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分析尤为重要,常常需要我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面对大量散乱的数据
        卢玉婷
        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分析尤为重要,常常需要我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面对大量散乱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人们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更好地为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这是每人都应当具备的素质。本文将探讨运用微课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教学策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全面发展学生。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微课;教学策略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微课也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性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1]。制作基于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精品微课,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一、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据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我们每个家庭的收支,大到国家的生产总值,都离不开数据统计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注重读图、绘图、计算,而忽视学生经历统计的整个过程的现象,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他们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从而发现规律,作出有依据的判断,使学生最终明白理解分析数据的重要性,进而实现数据统计的价值。
        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趣味与挑战并存。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有利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贴近生活,认知世界,帮助形成统计观念,学会用数据说话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运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及优势
        在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中,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都非常重视。从研究广度与深度来看,基于小学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的研究比较稀缺,可以寻找出适合运用微课有效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统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在统计教学的课堂中运用微课助力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薄弱,为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运用微课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亲近数据,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解释数据”三环节,构建“直观→感悟→理性分析→推断和预测”四步骤的数据分析过程,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的范围和方式,成为突破知识重难点的有力武器。微课能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突破教学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微课助力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策略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总是会使很多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感和厌倦感,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对于教学统计领域的内容来说,不利于学生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作为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智慧。为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运用微课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亲近数据,分析数据,找寻规律,做出判断。
        (一)微课创设情境,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活动有助于创建生动而活泼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所在。
        【例】以低年级孩子共同面临的话题“儿童几岁开始蛀牙”作为主题学习的内容。课前,教师通过组织“A行动”
的调查活动,组织学生组建小组在班上调查蛀牙的年龄,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调查结果。
        创设有意义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这样一个合作学习过程,探讨调查的数据结果,分析数据背后的意义。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在对比交流中探究方法、得到规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据分析的价值。
        (二)微课助力过程,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为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统计知识,要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分析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如果借助微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将收集的数据以视频形式,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既能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建立数据分析观念[3]。
        【例1】平均数教学,教师结合微课动态演示,直观形
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和“求和平分”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过微课助力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彻底理解掌握方法,增强了数据分析意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2】学生学完复式折线统计图后,观察统计图进行

        预测,是一个难点。学生不能很好地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的信息往往比较表面。结合微课进行预测趋势这一知识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观察统计图的方法,有效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很好地预测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微课动态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微课以形助数,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与概率”所涉及的范围广泛且多样,若是课堂只是教师结合数据教授,有时候会比较枯燥无味,为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探索学习,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直观性恰到好处的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以形建构,将枯燥的数学数据变得直观、有趣,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有趣”的情感体验,以此为契机,潜移默化地将兴趣逐渐转化为学习探索的动力,为更好地学习统计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例1】两个骰子掷到的点数和36种情况,通过“方格”型转变为“三角”型,以形建构,帮助学生理解掷到中间的点数和可能性大,掷到两边的可能性较小。从而挖掘游戏背后隐藏的数学奥秘。
        【例2】班上选举教师在总结对数据进行整理探究,画折线统计图。对于画折线统计图,借助微课将描点、标点、连线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容易理解,又能在理解的基础记忆得更牢。

        四、结束语
        如果说统计教学的课堂是让学生亲身接近数据,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全过程,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那么结合微课就是锦上添花,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教师运用微课助学,需要认真分析教材,研究重难点,精心设计,使得课堂形式多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合作的学习潜能。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形成数据分析的习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最终提升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詹春青.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发展研究[J].教育技术,2013,11:60.
        [2]华燕娜.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现状和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
        [3]朱德江.统计教学的核心要素与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2(11):4—7,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