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刘巧芬
[导读]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拓展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
        刘巧芬
        福建泉州第十一中学  福建泉州  362011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拓展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并且逻辑性和关联性较强,所以信息计算技术的运用既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生动、直观,同时也可以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参加高考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融合是当今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文即将论述的主要内容。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立足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当今高中数学教学在发展方向,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影响信息技术发展其教学优势和作用的因素依然还有很多,具体比如以下几点。
一、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和数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无法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从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某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某些高中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重。所以部分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讲述更多的知识盲目的开展灌输式教学,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甚至部分教师还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完全没有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意识。久而久之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就会下降,再加上一些年龄较大、教学资历较老的教师,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二)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除了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之外,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有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意识,并且也有意识的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进行结合,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又过于依赖,比如经常可以看到某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是往往都是按照课件内容进行讲述,虽然其目的是为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却成了教师和信息技术的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旁观者,在这种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怎么能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呢?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深入融合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抽象,并且概念性知识和数学公式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背诵式以及和传统的学习方式完全无法实现高效的学习。甚至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还会感到数学知识的枯燥,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教学资源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散,这些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提出教学要求的有效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加符合当今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入融合无论是对教学的开展还是对教学改革和创新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三、高中数学和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教学
        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做好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课件,用多媒体新信息技术中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还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直观、甚至多媒体信息技术中的视频演示功能还可以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学习难点,从而做到高中数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例如在开展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比如在教学的时候将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了PPT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课件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直观的展示函数和方程的联系,对开展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体现了高中数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
(二)运用微课开展复习和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做好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教学的开展节省更多的时间,以此来开展更深层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和优势,运用微课积极的开展课前预习,以便于在课堂上可以开展更高效率的教学,而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体现。例如在开展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开展课前复习。比如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在网上搜集教学微课视频,然后将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这些视频内容更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之后将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上,以便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课前预习,这样不仅提高了预习的效率,也打破了传统预习的局限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运用微课进行预习还可以使学生对三角函数中图形的性质有更直观的了解,符合当今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做到了高中数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三)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或者也可以说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而又用之于生活。因此,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拓展性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和优势,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开展人教版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拓展性教学。比如我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展示了某同学上学路上遇到红绿灯的概率,也展示了彩票终将的概率等等,这都是生活中和随机事件、概率有关的知识点。当然,相关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想要做到高中数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要注重拓展教学资源,这样才能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更是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并且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等等,从而使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鹏远,张景中.从普适的信息技术到数学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1).7-9.
        [2] 赵维坤,董林伟.初中数学实验工具的开发与利用[J].数学通报,2018,(11).5-8.
        [3] 张志勇.用与不用不一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6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