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群
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梅林中学 五华梅林514445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教学,其中不仅包括对较高层次学生进行有效教学,还要培养中、低层的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就受到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青睐和重视。本文对分层教学的含义及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如何更好的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几项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分层教学方式优越性的展现。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 言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要求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比,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对于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都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要求,就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就会降低这种不良影响,更好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期望加入到教学计划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和帮助学生,还能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完善教师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分层教学的教学原则
2.1学生发展情况相近原则
对于分层教学模式而言,遵循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全面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学生学习情况正确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这样才能更好地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课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如,提升教学效率,推动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开展。
2.2成就感、满足感提升学习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进行提问,完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教学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后,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之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2.3灵活性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发展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兴趣进行不同程度的上升和下降。因此,分层教学一定要遵循灵活性原则,及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灵活调整学生的层次。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断鼓励学生朝着更深的层次进步。通过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优秀品格,还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评价自己,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发挥学生帮扶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方式时经常会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和平台,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然而,这种教学形式也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也存在一些弊端。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强强联手,缺点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习成绩较差和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容易被排挤,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身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行分层、分组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的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进而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实力都是均等的。
比如说当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的不同,把学生均匀的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保证在每个小组中都有学习成绩好、乐于表现的学生,也都有学习成绩稍差、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这样在小组讨论环节时能够充分发挥优生帮扶差生的作用。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与图片,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
之后可以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平面图形,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于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2布置不同层次的课下任务,促进分层教学
合理任务的布置,是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的动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课下任务布置的合理性。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课下任务进行分层次布置。例如,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他们往往对于初中数学没有太高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为他们多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在特定情境中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进而培养其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一般的学生来说,就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探究性或合作性的任务,教师在其探究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就要适当加大任务的难度,通过变化多样的形式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3.3注重教学内容的考虑,采取针对性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就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分层教学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满足感。不仅能如此,还能引导学生学会分层教学。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还要采取针对性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学生在进行综合性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回答,这样就不会打击学习弱一点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获得解题后的成就感,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缩小学生们之间的差距,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
3.4辅导分层策略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重视辅导。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 能缩减学生间的差距。因此,我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因为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课堂40分钟的时间消化不了课上的所有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余时间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例如,我中午面批学困生的配套练习、作业,出现的问题当面解决。 同时考察当天该记的概念性、基础性的内容。 我还充分利用优秀学生来辅导学困生,学生间的交流比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更融洽,利用这层关系,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做小老师,让学困生在班级中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对子,充分发挥这些小老师,第一时间帮着解决学困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3.5重视课后评价
除了要关注课前的准备之外,课后的总结也是教师不能够忽视的一个环节。在运用分层教学的每一个课堂结束之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做自我评价,教师也要对每一位学生做相应的评价和记录,这样,教师才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成果,并且根据记录及时对学生的分层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做出调整。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的结果来总结这一段时间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应该作出适当的鼓励,符合要求的话,就应该及时改变学生所处的层级,而对于退步的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教师也要酌情考虑进行降级。这样不仅能够督促所有的学生不断进步,也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教师的分层教学更科学,更具有成效。
四、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体现教学的公平性,同时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间的帮扶作用,并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获得知识与能力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韩丽丽.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2]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性学习[A].周敏.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3]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若干问题分析[A].陈昊.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1辑)[C].2015
[4]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A].王焕.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5辑)[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