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形体舞蹈课程教学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李娜
[导读] 随着国家大力改革教育,如今也逐渐的把小学形体舞蹈课程列入小学生学习的范围
        李娜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第一小学 518106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改革教育,如今也逐渐的把小学形体舞蹈课程列入小学生学习的范围,虽然如今小学形体舞蹈课程并不普及,但是舞蹈教学依旧是小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体美的重要课程。但目前由于受到教学资源、教学思路与教学建设等要素不够完善,导致小学舞蹈课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舞蹈教学也逐步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的关注.依照目前课程改革的思路,舞蹈教学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目标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做到以育人为主。[1]本文主要便是对小学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现状进行实时分析,提出在小学进行舞蹈教学的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理论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舞蹈教学;形体美;德育;集体意识
        舞蹈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艺术课程,与音乐教学同等重要。舞蹈与音乐结合,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拍进行相应的舞蹈,不仅是对学生律动性的考验与提升,而且也帮助学生洗尽铅华,培养独特的艺术气质。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时期,对外界新鲜事物接受较快,是最容易培养兴趣爱好、培养音乐精神品质、培养典雅气质的重要时期。
一、小学形体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1、改善学生的形体形态,改善学生的身体结构与机能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身体的能动性培养可以达到很好的可塑效果。舞蹈与音乐不同,音乐可以在学生进行音符、音节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内在品质。而舞蹈教学可以内外兼修的培养小学生的品质,在学生学习重复动作时,培养学生的耐心,在学生不断地锻炼中,也不断地改善学生的形态,这样大大的减少了小学生驼背的现状,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身体形态。
2、提升学生四肢协调性,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小学舞蹈教学中,通过班级形体舞蹈欣赏课观看儿童舞蹈、生活舞蹈、国内外经典舞种等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提高对舞蹈作品的欣赏能力、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美感鉴赏能力,从而转化为对舞蹈审美文化的创作运用能力。在中国传统舞蹈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和文化环境是如何影响舞蹈,了解文化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形成健康的舞蹈审美情趣。学生在进行舞蹈练习的过程中,肢体表达是美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基本的肢体素养,培养审美体验。从而达到相应的四肢协调。
3、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之所以被国家不断地强调重视,主要便是这类艺术课程,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形态、品质,而且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能力,做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例如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体舞蹈来培养自己的团结意识;在学习动作的漫长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在进行舞蹈训练时,不断地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等,从而达到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有效发挥美育育人价值。
二、小学舞蹈教学现状
        虽然小学舞蹈可以有效的改善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美,提升学生的品质与综合能力,但是如今小学舞蹈教学建设仍然不够普及,小学形体舞蹈课在全国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开设的,以深圳市为例,只有部分学校开设了小学舞蹈教学的课程。形体舞蹈课程并没有设置统一的版本教材,也使得小学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且如今许多学校的小学舞蹈教学只是针对于小学普通班级而开设的,这就使得小学舞蹈教学课程,在选材以及教学中存在许多的困难。
1、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
        小学形体舞蹈教学由于缺乏过多的实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进行教学培养。在舞蹈教学中,肢体的表现能力可以简单概括成三个部分:动作表现、节奏与乐感、情感表现。由于小学形体舞蹈课程在小学增添的课程较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大多急于教导学生舞蹈的基本动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舞蹈教学中芭蕾基训和民族民间等大部分动作需要学生做到标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急,一周一课时的教学设置,教师难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2、无法做到针对性的有效练习
        在小学班级形体舞蹈教学中,面向的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是对学生的动作标准性进行教学,以及学生舞蹈中与集体的切合度,所以老师很多方面,注重对学生的集体整齐性的教学,而不能针对学生个人来进行有效练习,例如针对学生的动作标准、学生的动作协调等来进行有效教学。
3、注重肢体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强调创新素养的培养
        实践创新是在感知、想象、表现、创编等舞蹈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与创新素养。小学舞蹈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其中更多的需要老师拥有耐心去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提升学生创新素养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充分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学科融合和创编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我市中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普及舞蹈美育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最终目标。
三、小学舞蹈教学策略
1、以德育为主的针对性舞蹈教学
        随着国家的大力改革教育,如今逐渐的把德育教学列为老师教学的基本准则。而小学形体舞蹈教学这类的长期教学课程中,更是需要加强老师在教学中德育教学。所以在小学形体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舞蹈主题中进行舞蹈渗透,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如舞蹈组合“少年强”、“古诗新韵”等舞蹈组合中,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主义等德育教育。老师只有在舞蹈教学中做到渗透德育,耐心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中的纠正,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改善,才能更加有效的推进舞蹈教学的有效推进。从而促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效果的明显提升,培养学生热爱舞蹈课程的兴趣。而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灌输正确的舞蹈理论、舞蹈思想,让学生在舞蹈练习中获得切实的提高,并且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2、增强学生集体意识,以注重音乐性与审美性进行舞蹈教学
        小学班级形体舞蹈,学习对象是全班同学,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也各有不同。而校舞蹈社团是专业的、系统的训练。所以我认为和班级形体舞蹈课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所以,教师的小学形体舞蹈教材与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切记成人化和过于专业。我选择的小学形体舞蹈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基本功训练、芭蕾舞基本训练、民族民间舞蹈简易组合、中国古典舞组合、舞蹈基础知识、中外舞蹈名作欣赏、创编表演、中外著名舞蹈家简介等等。根据小学生低中高年龄特点,层层递进,同时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对于孩子的艺术审美也是逐步提升。
3、以兴趣为引导,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
        小学生的世界是丰富的,天真的,有趣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善于理解的、能掌握的舞蹈动作。例如“看书”这个主题,看书的姿势,拿书的手上动作,,身体的律动等编成一个小小的舞蹈组合。这样,学生不仅容易接受,也会主动参与到舞蹈情境中。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展开。又如给学生一个主题,和学生一起玩一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设定人物角色,创编人物角色主题动作。通过趣味和生动的情境舞蹈表演,让学生处于舞蹈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获取舞蹈美感,也大大加强了孩子们学习动作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结束语:小学舞蹈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需要老师不断地对舞蹈教学进行积极的整改与创新,积极的把德育渗透在小学舞蹈教学的方方面面,保证舞蹈教学切实的获得质量上的提升。在小学舞蹈教学中,要分清舞蹈与体育、音乐之间的区别,做到结合实际,以舞蹈教学为主、以培养学生为骨的教学模式,推进小学舞蹈教学在我校的建设,加强小学舞蹈教学在我市的其他学校的积极实施。
参考文献:
        [1]、小学形体与舞蹈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探索刘希-《教育科研论坛》-2013,000(010)-37~37-共1页
        [2]如何利用舞蹈律动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妥亭丽-《新课程(教研版)》-2018,000(012)-110~110-共1页
        [3]小学形体与舞蹈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谢婉君-《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48)-1~1-共1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