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 甘南县宝山乡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162111
摘要:最近几年,水稻栽培过程中,一大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应用其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探究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路线,进而分析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化学农药;减量控害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水稻病虫害,保证水稻正常生产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水稻标准化生产,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必然需求。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通过加快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减少有毒有害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经济学原理确定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标准,协调保护和利用天敌并应用物理防控手段,推广应用高效植保机械设备,提高农药利用效率,提升防治效果,并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指导农民群众合理选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
一、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特点
1.农药减量,效果依旧减量
控害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确保是从正规渠道购买农药产品,抵制“三无”产品,确保农药使用的高效性、实用性。
2.预防为主
为了避免赣榆区水稻种植区病虫害爆发,我们不能只关注如何解决病虫害问题,还要重点关注如何科学预防水稻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核心,避免农药过多使用造成土壤重金属残留。
3.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指将化学防治手段和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使用次数,从而实现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实施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农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产业,对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无污染、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种植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对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加强绿色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水稻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由于无公害水稻栽培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土壤情况、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水稻栽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这些因素对水稻栽培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在具体水稻栽培过程中,如果忽略某一因素,就可能导致绿色无公害水稻栽培出现问题,从而无法保证水稻栽培的实际效益。对此,还应抓住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做好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的每个环节,从而促进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农业防治
1.筛选优质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的生产能力,抗病性能,直接决定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因此在水稻种植之前应该做到科学筛选优质水稻品种,一般要选择高亢或者耐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这样能够更好的抵抗病虫害的侵染。同一个地区不建议连续多年种植同一个水稻品种,每年应该轮换交替使用不同抗性不同基因的水稻品种,这样能够延缓病虫害对整个水稻品种抗性的适应性。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还应该确保栽培品种的多样性,及时将种植年限较长的品种更新,并且应该加强新型品种的筛选和选育,储备新型抗病品种。
2.科学水肥管理
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在水稻水肥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增施磷肥、钾肥,促进水稻植株健壮生长,避免水稻后期出现倒伏。在水稻施肥过程中,应该坚持底肥足,追肥速度,氮、磷、钾搭配合理的原则,切忌过量或者偏施氮肥。
另外还应该结合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需求,做到科学灌溉。一般坚持薄水插秧,浅水分蘖,适时适度的晒田处理,跑马水护胎,生长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的原则进行灌溉。
四、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种植产地和种植品种
应选择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年降水量充足、肥力均匀、排灌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生产基地,保证周围生态环境良好,不存在任何的污染源。在选择水稻种植品种时,应充分考虑种植产地自然条件,选择两系稻或三系稻,以满足当地的种植条件,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与此同时,应保证水稻品种具有较强抗性、颗粒饱满、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等特征,以此提升水稻的出芽率,促进水稻快速生长。
2.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绿色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无公害防治原则,要确保所选择的农药不会对田间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或者严重污染。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生物农药,通过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制作成的生物农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具有防治的专一性,防控时间较长,不会造成严重的残留,对周围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例如在防控水稻螟虫时,可以选择使用赤眼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进行针对性防控。在水稻粘虫虫卵孵化期间,可以选择使用苏云金杆菌喷洒到田间,能够有效杀灭田间的虫卵,降低害虫数量。在进行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控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井岗霉素进行喷雾,效果显著。在防控水稻稻瘟病时,可以选择使用春雷霉素进行防治,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但是在生物农药应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注意事项,在药物喷洒过程中,应该避开高温干旱时期。相对于化学农药防治生物农药应该提前2-3天使用。
3.专业化统防统治
赣榆区部分水稻种植户依然是以单一防治方案为主,部分农民缺乏科学用药知识,滥用、乱用、多用等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赣榆区农业部门全面推广统防统治思想,加强整个区域水稻病虫害的统一管控,解决了分散用药、滥用药的情况,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剂量。项目示范区配合新型植保机械施药,农药利用率大大提升,也减少了农药使用中的负面影响。借助连云港农业网络平台,发布病虫害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数据,通过量化表示更加直观的呈现减量控害技术的优势,农户可以随时登陆网站观看视频或文字,提高了减量控害技术的影响力。
4.化学防治
除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之外,化学防治手段仍然是现阶段水稻栽培过程中应用最为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水稻播种之前,可以选择使用相应的消毒剂对种子进行严格的消毒,这样能够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原微生物,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一方面可以选择使用温水进行浸种消毒,将水倒进放在50-60度的温水当中,不断搅拌,持续半个小时,捞出之后可以选择使用消毒药剂,例如强氯精或者40%的福尔马林溶液、多菌灵粉剂,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能够预防苗期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田间的发病率达到防治标准之后,应该选择针对性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控。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低毒低残留对周围生态环境危害较小,不会对害虫天敌造成严重威胁的化学农药,做到对症用药,对症喷药。
总结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对水稻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还需不断加强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确保病虫害防治针对性的同时,减轻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而达到科学合理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整合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从而实现病虫害科学防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攀,王涛.浅析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农家参谋,2018(23):60-62.
[2]陈银凤,张云,陈夕军,等.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12):221-224.
[3]刘铁桥,唐春生.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探讨和实践[J].农家之友,2009(2):33-36.
[4]李丹,刘红梅,何海永,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