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中的应用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马玉红
[导读] 网络多模态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发展,采用多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构建多模态化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模式,促进大学生听力和口语的发展
        马玉红
        (海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摘要:网络多模态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发展,采用多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构建多模态化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模式,促进大学生听力和口语的发展。本文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为范本进行模式构建。结果表明:网络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多方位锻炼英语听力和口语,学生听说水平有着显著提高。
        关键词:网络多模态;大学英语;视听说

        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单一,学习者被动接受,提高听说的效果一般。中国英语学习者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要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有效的教学模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发展为完成大学英语听说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建立网络多模态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网络多模态教学模式结合语音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课后相关学习网站和手机APP的使用等“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图片、视频、文字、交互式听说软件多渠道、多途径帮助学生提供丰富的听说素材,尽可能设置语境真实、语言真实、语音真实的语言情景,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Royce(2002)提出“多模态教学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读写、听说和词汇教学中。Thompson(2008)描述了她在美国研究生课程中所做的多模态教学实习,并强调教师对各种多模态语篇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各种符号模式如何鼓励学生在课堂情景中建立新的思维与互动方式。Boche & Henning(2015)强调了在科技进校园背景下多模态教学的重要性,并把多模态支架教学应用于英语课堂中,旨在帮助教师建立高效互动型课堂,并提高学生独立使用多模态获取信息的能力。Jetnikoff(2015)通过对英语教师个案研究,分析了英语课上多模态教学与信息技术利用的局限性,强调了教师多媒体技术使用熟练程度对多模态教学的重要性。Lirona(2016)指出,在英语作为二语ESL教学中使用多模态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并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为宗旨,创建多个课堂活动来促进多模态教学的有效实施。
        国内对多模态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学设计上,涵盖了大学英语的各个领域。最早研究多模态和外语关系的是顾曰国(2007)和胡壮麟(2007)。顾曰国(2007)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多模态物种,多模态定义并提出了五点假设。张德禄、丁肇芬(2013)提出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史军华(2012)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多模态改造,包括指导、示范、互动、评价体系等方面。史军华(2012)对多模态教学与学习内化律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多模态教学可有效减轻学生认知负荷、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学习认知内化等提供了可行性途径。在口语教学方面,孙辉(2013)认为多模态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承担并传承的,这些因素可有效弥补单模态教学的不足,并促进意义的建构和传递。刘睿、张德禄(2016)在试听课上考察了不同字幕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刘明、胡升加(2011)讨论了大学英语视听教材的多模态化发展趋势,并论述了多模态外语试听教材对内容选择的要求。曾庆敏(2011)、李欣等(2012)、张征(2013)开展了多模态教学对听说能力、自主学习及英语学习态度的有效性研究。
2.大学英语视听说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第三版)为例,阐述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2.1多模态资料的选择
        学期开学之前,教师需要为多模态教学做好资料的选择以及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媒介将学生分组、小组任务和多模态资料选择依据等信息发给学生。利用多模态资料进行语言教学,主要目的是利用不同的模态资料创造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和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在选择多模态资料时,主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和产出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多模态资料。比如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那些语音清晰地道,内容简单,题材轻松并且有中英文字幕的电影,便于学生模仿。二是多模态资料的选择要短小精悍,才能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多模态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教学除了在语音室完成每周1个课时以外,还会借助智能手机完成U校园、英语趣配音、VOA英语以及自录对话视频等。
        2.2《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第三版)的教学设计
        2.2.1开课之前老师首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准备。本课程共包含八个单元,本班级有48名学生,所以将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组6人。在分组时要兼顾学生的英语水平,即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应该包含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这样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其次,小组任务分配。本教材的八个话题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趣味性强。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任务形式的多样性,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每周一次语音室课时可以设计的活动有: 1)课前发给学生一段视频或电影片段,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听说的主题。2)课上一开始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参与到主题讨论中来;3)学生制作与主题相关的PPT并进行演示以锻炼学生的口语水平。课后多模态教学模式继续发挥引导作用:1)在U校园完成课上没有完成的单元任务;2)布置一篇主题相关的英语趣配音;3)本单元主题对话作业让学生按组别拍视频上交。
        2.2.2课堂实施过程 因为课前学生已经观看了与主题相关的一段视频或电影片段,所以对于本单元课程主题学生在课前已经知晓。在导入阶段,老师利用之前给学生布置的多模态教学活动引出主题,并设计2-3个问题进行主题讨论。主题讨论完则是一个小组的主题presentation活动,这个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口语和胆量。其次,进行视听任务时,尤其是在有限的每周一个课时的视听说课中,教师主要进行精听训练。

在视听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模态资料,向学生展示精听的方法,比如,利用多模态手段声音进行听写练习(以unit 1 Access to success,sharing部分为例)。Sharing部分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判断正误题。具体练习步骤如下:第一遍播放录音,不让学生看课本,听完所有部分写出每部分的大意。第二遍听,让学生做相应部分的题目。第三遍听则是一个修正和加强的过程,听到第三遍大多数同学能够对所听材料有了肯定答案。最后一遍,边听边让学生说出答案,如果不能顺利说出答案,就现场再播放一遍,直到听出答案为止。紧接着,听完sharing部分要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刚刚听写不出来的原因,加深对英语语音发音规则的了解与掌握。
        2.2.3除了每周一课时的课堂听说课外,课后自主学习更是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会把本单元课程中的speaking task部分的作业布置给学生课下完成。完成的方式是录制小组对话视频发送给老师。视频拍摄手机就可以满足需求,主要是拍摄的内容要完成speaking这一部分的作业,拍摄中途不能中断,全程脱稿并自然展示作业内容。这一部分的作业即锻炼了学生撰写脚本的听力,又锻炼了学生口语。学生普遍反映这种交作业方式新颖,看到自己出镜说英语感觉很不一样。更注意英语词句的正确性和连贯性,对提升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有着积极作用。另外,还会借助英语趣配音软件布置个人口语作业。英语趣配音软件是免费软件,每位同学都可以获取。配音内容包罗万象,任课教师会在里面搜索与课程主题相关配音视频供学生完成。配音软件可以提供原声,还可以多次录制,对学生纠正自己口语发音起到良好的作用。另外VOA英语新闻听力可以作为学生课下泛听的资料来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借助网络和多模态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听说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参与感,继续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水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Boche, B. & M. Henning. Multimodal scaffolding in the secondary English classroom curriculum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2015(7).
        [2] Jetnikoff, A. A case study of teaching English and multimodality with ICTs: Constraints and possibilities [J]. English in Australia, 2015(2)
        [3] Lirona, M. M. Multimodal teaching proposal in a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subjec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21st Century Education, 2016(1)
        [4] Royce, 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 [J]. TESOL Quarterly, 2002(6)
        [5] Thompson, M.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Creating spaces for content teachers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2008(2)
        [6] 陈卫红. 网络环境下口译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J].上海翻译,2014(3):51-54
        [7] 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 [J]. 外语电化教学,2007(2):3-5
        [8] 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9] 李欣,李玫瑛. 大学外语视听说教材的多模态变化设计构想及要求分析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6):59-64
        [10] 刘明,胡加圣. 大学外语视听说教材的多模态变化设计构想及要求分析 [J]. 外语电化教学,2011(2):3-8、20.
        [11] 刘睿,张德禄. 大学外语视听说教材的多模态变化设计构想及要求分析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6):59-64
        [12] 史军华. 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架构设计[J]. 教育与职业,2012(14):100-101
        [13] 孙辉. 多模态口语教学模式维度下动态语篇分析能力发展实证研究 [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42-44.
        [14] 曾庆敏. 多模态视听说教学模式对听说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研究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6):72-76.
        [15] 张德禄、丁肇芬.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 [J]. 外语界,2013(2):39-46
        [16] 张舍茹. 多模态教学与学习内化律相关性实证研究 [J]. 中国外语,2014(4):74-79
        [17] 张征.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性研究 [J]. 外语电化教学,2013(151):59-64

        基金项目:2019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项目号:Hnjg2019-42)“网络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