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周琳
[导读] 本文主要从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功能等方面展开论述
        周琳
        江苏省南京市石鼓路小学210000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功能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主体-音乐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等方面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将这些已具备的专业素质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关键词]音乐 审美教育 音乐教师 专业素质
        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独特的审美功能为核心,通过利用与艺术相关的一系列教育手段,实现音乐的认识功能,它是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是音乐大众化、全民化的时代,音乐美(作品)的创造和欣赏成为社会大众共同的期盼,这就为新时代的音乐审美教育创造了无限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要求以全新的观念和完善的手段实现新时代赋予的审美教育功能。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为学生所崇敬和效仿,是为师之道的根本。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来说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1、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必须对音乐艺术和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倾注最大的热情和智慧,以许身音乐教育为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意识。音乐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支配自己,因为音乐是“情感”的独白,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要把情感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之中。用诚挚的情感启发、感染学生,做到有情感地歌唱、演奏、表演、创作。用情感丰富的语言准确地控制课堂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领悟音乐情感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和愿望,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育是以教书育人为根本,是爱的共鸣。教师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想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周围的人,特别是老师的爱护。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时,他们会认为这是社会对他们的肯定,是集体对他们的重视。因此,教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对学生无私、宽厚、高尚的爱,能使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友谊。
        3、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就是“言传身教”,示范性极强。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起着直接的熏陶作用。教师只有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音乐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心灵品德,对学生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的示范性教育作用,使学生耳濡目染;二是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主题的体现和二度创作等间接地影响学生。音乐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人格,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是在与被教育者心灵沟通、碰撞和相互接受补偿的过程中日臻完善的。音乐美与音乐教师道德修养的统一,必然会创造出状态最佳、效果最佳的音乐教学情景。
二、音乐审美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础专业技能
        音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它不像图画呈现的是造型艺术,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视听的综合艺术,而是一种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引起联想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和动作将音乐美传达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们热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故我们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基础专业技能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以适应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发展的需要。
        1、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地演唱是一名优秀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由于它表达思想最自然、最直接,并包含着明确的语义内容。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歌唱实际上是一种悲欢的表现”。悲欢之情人皆有之,发之于声、形之于调便是唱歌。歌唱教学正因顺应人类的天性,所以仍然是现代音乐审美教育理想的途径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们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2、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乐器演奏一直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最有效的音乐审美教育的形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钢琴是首选乐器,所以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曲式结构与风格的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为音乐教学活动服务。
        3、识读乐谱的技能
        能够较熟练的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读乐谱是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它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音乐艺术。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提高识读乐谱的水平,而且更要提高识谱教学的水平。
        4、创作技能
        创作技能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包括了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简单的歌曲创作等)。
        5、指挥技能
        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常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中都很常见。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民乐队、鼓号队、合唱队等等,这些团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音乐审美教育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运用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课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审美教育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对学生音乐知识理论的培养,而应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2、将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馈。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音乐活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廖乃雄.音乐教学法.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4]张万林.中学音乐教学.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