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组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于洪亮
[导读]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于洪亮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山东省  淄博市   255000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方法实际应用期间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还能使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期间的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就要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组织策略加以研究,进而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当前各级院校较为推崇的学习方法,该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素质教育中的观点较为契合,与当前时代背景之下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相符,有利于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之下学习和成长。
        一、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期间暴露的问题
        1、对于小学体育学科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当前我国教育界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人们对于体育教学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长和老师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并未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提升到该有的高度。学校高年级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由此造成学生们体育活动的时间遭到很大程度地减少和压缩。结合相关调查,学生们日常学习压力过大以及课余时间需要完成的作业过多,是小学生们不能得到充足体育锻炼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对于升学率的追求,家长对于学生们考试成绩的高度关注,又进一步导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遭到了剥夺。小学体育课,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体育课甚至如果虚设一般。这种情况长久持续下去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2、学校体育设备水平不足
        因为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所以体育教学所能得到的经费支持较少,当前我国很多学校都存在缺乏体育设备的情况。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包括体操、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等,球类设备和宽阔的活动空间是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很多学校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体育器材遭到严重损坏,缺乏更换设备经费等情况。学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参与体育活动也只能使用一些破旧的器材,而这必然会使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增加。
        3、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正确认知
        当前学校中的学生普遍都是一些独生子女,他们大都是在怕苦怕累的“温室”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成长环境往往使他们养成不愿参加体育课程的习惯,认为体育课内容太过辛苦,而且参加活动还可能出现危险。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必然会受到这种懒惰自私思想的影响。
        二、小学体育课堂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现状
        1、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往往认为只有小组合作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导致他们在讲任何学科的时候都会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2、教师无法应用科学手段进行小组合作的分组。教师往往只是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见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对学生们实际情况、班级的具体情况,以及教材中的内容缺少综合的判断和分析。
        3、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方法时缺少针对小组合作方法要求的必要讲述,导致学生们不能清楚掌握合作的步骤和目标,学生们甚至不明白自己将要去学什么内容,以及应该怎么去进行学习。
        4、教师不能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无法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们进行引导,导致学生们不能依照着教学目标的要求去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
        5、教师缺乏对学生必要合作素养的培养,导致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无法满足学生们成长和学习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无法形成默契合作的意识,常常出现彼此不够信任的情况,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缺乏秩序,甚至出现个别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矛盾的情况。
        6、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期间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对于学习问题难易程度不够重视,导致小组合作实质效果不够理想,最终影响到合作教育意义的实现。
        三、小学体育课堂中小组合作组织策略分析
        1、充分重视学生分组科学性
        小组合作方法在当前很多教师的体育课上都会有所应用,而且在实际应用期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另外,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前新课程标准中,针对于学习方法方面的要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需要注意分组是否合理直接会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在分组期间保证各个小组的安排能够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首先,需要将全班学生分成数个小的团队,最好将每个团队中学生的数量控制在6到8人之间,随后需要对小组长人选进行确定。组长的组织和协调是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达成的关键之一,也是避免学生出现盲目行动或者迟疑不动的关键所在,影响着组内学生之间合作的效果;其次,保证成员组合的最优化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做到对学生们情况的充分了解,随后再对学生们进行最优化的组合,通过这样达成优势互补的效果,进而使组内中的学生能够相互促进和提升;最后,教师需要教导学生们合作的具体方法以及合作的各个步骤,并且还要让他们明白如何进行讨论和分析,如何通过实践联系去体验合作期间的成与败。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们合作期间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调节。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分组期间可以采取的分组方法包括同质分组、互相帮助分组、兴趣分组等多种方法。学生之间通过不断地合作和联系能够逐渐摸清掌握合作的作用。基于这一情况,分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就影响到了小组合作的成败。

保证分组的科学性才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由此也能使合作学习的意义实现。
        2、开展小组合作期间需要对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的本身并非是要摆摆样子,进行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学生们拥有良好的认知和熟练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期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们了解小组合作需要达到的目标有什么。比如,在对“前滚翻”进行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先做得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们去想,思考前滚翻动作完成的难点在哪;第二,让学生们去讨论,讨论前滚翻动作如何完成;第三,要求学生们去体会,对前滚翻进行自我尝试,随后对这个动作加以体会;第四,要求学生们进行联系,通过反复练习将完整动作要领总结出来。另外,教师需要要求各组学生在各自小组长的带领之下进行讨论。教师从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阶段,以及后续自主尝试学练的过程便耐心进行巡视和引导,鼓励学生们以多个角度为切入点去分析问题,在彼此交流时可以就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热烈,还会比较融洽。学生们在将层次理清之后自然能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另外,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帮助学生们掌握前翻滚动作的要领与方法。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环境能够对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所明确。教师还要要求各组始终围绕自己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讨论,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难易程度,根据组内成员的特点为他们各自布置学练的任务。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在学练期间要适当的为成绩差的学生提供一些帮助,比如传授那些未学会的学生一些动作要领。教师从旁还要对学生们给予及时的指导,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都有足够多的参与机会。另外,引导学生们开拓思路之后还能加深他们对于各类动作技术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学生们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能够对探索期间的艰难和快乐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合作成功之后带给他们的喜悦之感。
        3、教师在带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期间需要注意适时适度
        教师要想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做到对小组学习时机的准确把握。在对解决问题方法进行选择期间,需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问题和练习应用到小组讨论过程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为学生们设置的合作练习内容与讨论问题太过简单的话很可能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果设置难度过大又会影响到学生们参与进来的效果。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期间一定要将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时机把握好。要从客观的层面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加以分析,并且要保证学生们学习过程的深究性和延续性,需要保证学生们所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需要保证在学生们提出那些有价值问题时候,一定要将时机抓住,组织学生们对这些有价值问题进行讨论,将小团队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共同对“穿越障碍物”这个游戏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们用语言描述的方法创造一个“勇士们穿越森林”的情境。然后让小学生们以小组的方法去尝试在“森林”的各个路径行走,教师需要适时地将学生们穿越障碍物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来,并且根据自己的观察把学生们常常出现的情况整理出来,就这些现象进行提问,由此为学生们提供思索和讨论的素材。
        再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期间,需要在学生们理解内容之后提出“如何才能跳得高”的问题,随后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一些同学认为只要跑得够快便能跳得很高。一些学生则会认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起跳动作才能跳得高。另外还有学生认为需要掌握助跑和起跳的连贯性动作技巧才能跳得高。针对学生们阐述的这些观点,教师需要及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且在学生们小组讨论期间适当给予指导,由此让学生们在现有能力下进行自主尝试,对于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进行体会,并且通过小组分享各自跳高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4、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及时予以评价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且能够提升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的主动性。教师评价过程可以结合各个小组成员所展现出来的优缺点进行。教师在必要情况可以亲自组织弱队进行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调动起来,并且使学生们个体学习潜能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集体力量有一个深刻地感受。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共同进行“跨下滚球”这个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按照身高的高矮排成一个队列,然后要求除去滚球学生之外的所有同学都把腿尽量分开,随后要求滚球的学生从排头开始将球从本组每个学生的胯下滚过去,在滚到最后一个同学面前时候,要求这名同学按照上一个同学的滚球方法继续进行滚球的动作。如果教师发现小组存在松散,或者不够团结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评价。这种及时评价的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感。并且学生在小组成员滚球期间也能发现球行进的速度与其他成员是否配合有着直接关系。由此,使他们对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与快乐有所感受。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期间把握好时机和分寸,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引导着学生们共同提升和相互学习。教师需要保证每名学生在大集体的环境中进行发挥出个性,并且强化他们各自的运动能力,进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并且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当下新课程改革事业不断推进的今天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丘小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179-180+182.
        [2]高飞.小组合作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9(02):22.
        [3]顾伟军.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2):177-178.
        [4]郝敬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5):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