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政治意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于建德
[导读] 新时代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政治意识,从为什么开展课程思政、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三个方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课程思政教学中
        于建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河北  廊坊065001
        摘要:新时代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政治意识,从为什么开展课程思政、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三个方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课程思政教学中。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课程思政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意识    课程思政   教学
        
        一、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
        1.从历史上看,周代是统治权和学术权相统一,周公建立了一套礼制,既是制度又是文化,并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奠定周代八百年的统治基础,但到了春秋战国,所谓的礼崩乐坏时期,统治权和学术权开始分离,统治者不再占据学术话语权,用庄子的话就是“道术为天下裂”。孔子就是代表,以后一千多年一直是这种情况,知识分子掌握学术权,皇帝掌握统治权,如汉代儒是董仲舒,帝是汉武帝,宋代王安石发展新学,以经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也是他变法的理论依据,主要代表作是《三经新义》即《周官义》《诗义》和《书义》。上承胡瑗,孙复,石介,下启二程和朱熹。后来的二程和朱熹批评他变法失败是因为他学术未淳造成的。所以二程,朱熹想重建一套理学体系,为统治者指明方向。明代朱元璋把科举内容定为朱熹的《四书集注》和他的理学思想,他有想把统治权和学术权统一的愿望,但他想把朱熹的理狭义化,即朱元璋思想既是理,可惜他没有做成,造成明代大礼仪之争和国本之争,意识形态混乱。中国共产党熟悉历史,坚持文化自信,所以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坚持党领导一切,避免国家陷入无谓的纷争之中。用邓小平南巡讲话就是“不要搞争论,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这也是课程思政的政治意义。
        2.从知识客观上看,现代教育是系统的教育,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不以我们认识转移的观点,尤其是医学知识更是有这样的特点,我们承认知识具有客观性,但更要牢记客观是为主观服务的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即医学是解决人们病痛服务的,为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服务的。举个例子,近代哲学和科学是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始的,我在成为我思的对象,我在因是我思,所以我在就在我思之中,我思仍是一种意识。康德在此基础上建立他的学说,即人类的理性思维是在一套先验的范畴之内的,超出这个范畴理性就理解不了了。黑格尔称康德学说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即西方资产阶级权利学说的奠基,他们认为先要确定人的权利,在权利基础上我才有权力,并以此建立了自由,人权的意识形态。但马克思正好相反,马克思从人们实际生活的实践出发,发现人是在社会权力,支配下生活的,是先有了支配的权力,然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通过意识形态塑造,有了权利概念。两种学说都是对资本主义的解读,结论截然不同。自然科学领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突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这一具有客观性的活动是为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立场决定了我们行为的方向。
        3.从知识认识论上看,海德格尔在解读尼采时认为,我们人类现有的知识认识可能是虚无的,人类如同在无穷的黑暗中,所掌握的知识如同一点亮光,但更多我们是在黑暗中,他这个思想来源于老子的“执其白,守其黑”。甚至我们掌握的那点亮光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他认同尼采的上帝死了,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由此,我们就能得出不要限于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中,要有更高的思想做指导,按照党的理论,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理论,才能解决问题,今天的科学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只有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才能统一知识的黑暗与光明,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二、课程思政在新时代是什么
        主要是坚持党领导一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四个意识是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就是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核心意识是维护习近平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大局意识是服从党和国家大局,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用习近平的话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看齐意识是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看齐。四个自信是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两个维护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理论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做好发展改革工作,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南针”和“定盘星”,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切实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如果说康德的范畴是认为自然界立法,那么坚持党领导一切,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就是共产党为社会,为教育立法。我们讲课程思政就是要以这些概念为引领,并融入课程教学中,头脑中永远紧绷政治这根弦,就能润物细无声地做好课程思政,只要思想上高度认同,理解和坚信,与我们的课程紧密结合,探索课程的思政元素,我们的课程思政一定会有自己的特色。
        三、怎么开展好课程思政
        1.目标明确。
        明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什么课程都要时刻牢记这一最高政治原则。牢记教育是为党的领导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了这个最高政治原则,我们就能把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做好课程思政。
        2.层次清楚,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
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教育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院的教学目标任务为根本,做好教学工作,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