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问题与有效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郑茹霞
[导读]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涌现出来,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得到了应用
        郑茹霞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东溪中学  福建泉州  3623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涌现出来,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得到了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班主任应该顺应新的形势,要提出一些可行的管理策略,及时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情动人的原则,落实感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针对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应对策略;班级管理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比较关键的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学生和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要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善于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本文针对初中班主任管理中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全面提升初中班主任管理质量。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班级管理的观念相对落后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所以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不需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落实班级管理的时候还是习惯以自己作为主体落实管理活动,这样就导致目前的班级管理和新课改的要求相违背,影响到了学生思维正常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也就会在管理中违背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规律,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长时间下去就可能导致学生还有班主任之间距离加大,隔阂加重,从而降低了学生参与到班级学习和管理当中的积极性。
        (二)班级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单调
        因为以往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基本采取的就是固定的教学模式,班主任主要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这样就导致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非常严肃和高高在上的,这也给教师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教师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很多教师在开展班会的时候过于关注班级优秀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渗透民主思想,这样学生也就成为了班级任务的执行者,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真正的课堂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法,要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变得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班主任缺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多少还是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以来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关注的焦点。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也会成为判断学生的重要标准。因此很多班主任还是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导致班级资源很多都倾注到了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教师无法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导致一些学困生在心理上会出现自卑等不良情绪。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班主任没有和学术界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学生遇到心理上面的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问题可能会从小变大,学生之间也可能发生冲突,情绪不稳定,这些不得到及时的解决,还可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面的阴影。
        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问题有效应对策略
        (一)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落实针对性指导策略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很多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作为初中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考虑。在班级管理中的不可控因素越高,管理难度越大,为了保证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学会融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样可以让班级管理活动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另外就是在进行班级制度制定的时候,教师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心,要根据每位学生特殊性完成沟通,保持和家长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努力来实现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确保整个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整体的水平,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长和进一步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班级中共同进步。
        (二)班主任要给到学生更多认可和尊重
        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和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和平等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和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心扉,信任班主任,这对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特点,让学生可以真正的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构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如果缺乏一个正确的引导,就可能走很多的弯路,所以这个时候班主任的引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在针对学生的一些选择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地尊重,让学生也具备选择的权利,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促进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自由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三)优化班级评价机制
        在整个学校的管理中,班级是最基本的单位,班主任就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对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制定有效的班级考核体制。目前新课改正在不断地深化发展,在针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成绩进行考核的时候,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单一考核模式,落实相对民主的班级考核方式。同时学校的领导和相关的考核人员也需要关注考核的问题,明确考核的真正目的,要能通过考核帮助班主任不断地总结问题,在不断地总结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当前的班主任考核工作,需要转变过去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的模式,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要从班主任的工作实际出发,借助一定的考核机制,激发班主任的管理动力,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让班主任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四)班主任要注重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身体上面,心理上面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比如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封闭,容易受同龄人影响,情绪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化现象等等。在这个时候班主任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关注学生心理情况,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心理测试,然后为学生制定好电子档案,这样可以全面的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确保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班主任整体的管理水平,有效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管理其实是一项全面和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特殊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也就增加了教师管理的难度。所以初中班主任必须要给到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一些问题较大的学生教师还要学会深入学生心理,给到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希望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初中的班主任一些工作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王天泉.小议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J].速读(下旬).2019,(6).242.
        [2] 栾晨.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分析[J].长江丛刊.2018,(36).207,209.
        [3] 吴彪.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问题和策略探讨[J].丝路视野.2018,(4).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