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智
天津市市政工程学校 天津市30025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中职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本文旨在探讨研究如何改变以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课固有方法,提高授课质量与效果。
【关键字】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 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职业技术人员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当下,对人才的培养考核主要围绕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将德放在首位,凸显了德的重要。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摇篮,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了中学阶段职业教育的任务,德育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干课,其授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称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高低。
一、中职生德育课授课情况现状及问题
1、中职生德育课程开展情况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安排,中职生德育课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必修课及“心理健康”选修课,授课年级为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按顺序每学期开设一门必须课,每周授课时间为两学时,每学期总学时数为32—36学时。
2、中职生德育课授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尤为重视,认为技能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所以不论对是师资安排还是教具投入,都是鼎力支持;反观德育课师资及投入就显得捉襟见肘。崭新的学生实训室与陈旧的学生活动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学校德育教师队伍老化、人员不足,课程投入小,授课效果自然受到影响。同时,对德育教师的晋级晋升也没有相应的支持,通常在职称评聘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专业教师早于德育教师的现象。此外,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普遍为未考入高中的初中生,此类学生通常学习能力、自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惯性思维影响,将中职生德育课理解为初中时期枯燥的政治理论课,因此,对德育课也存在着先前的抵触情绪,导致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性和参与度较差。
二、提高中职生德育课授课效果的方法与对策
1、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德育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大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给学生心灵买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职学校德育教师建设,理应乘全国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大会的东风,把包括德育课教师在内的思政课教师建设放在各中职学校师资建设的头等位置,提高德育课教师待遇,加强对德育课教师职称晋升等相关政策的倾斜,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德育教师队伍。
2、创新授课方式,丰富授课内容
现有的授课方式多集中在教师讲授,学生聆听。
由于初中和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所以学生在上课期间通常的行为习惯仍保持着先前的一些做法: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屡见不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老师讲授的重要知识点往往需要反复强调甚至明确告知学生在第几页的第几行学生才能找到并记录。因此,改变授课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将学生作为上课的主体,教师则以指导帮助的角度规范程序即可。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越来越被各界重视,采取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目的基本都集中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充分调动年轻学生的积极性和求胜欲,采取分组预习,课堂演讲或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围绕课堂内容收集整理材料,课堂上有学生将所得所感通过演讲汇报的形式与全班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再加以点评和排序。对于表现较好的组别和个人予以肯定,并给予加分等形式的奖励。如此一来,学生在收集整理材料和汇报讨论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点,还会逐渐学会用教师点评的思路分析并运用知识,同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互动。
3、增加时事政治等热点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
德育课程作为中职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肩负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舆情分析等重要职能。在讲课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十九大精神、分析判断时事热点问题特别是学生们关心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等情况,既能达到教育目的,又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正值全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勠力同心共创中国梦的关键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如实的、及时的传达给广大青年学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主人翁责任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意识。此外,对于一些政策性问题,穿插讲授一定的历史知识,也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材中涉及到的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进程时,分别讲述从秦始皇统一各国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帮助学生理顺历史事件发展节点,在授课过程中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4、提高学生课堂带入感,增加模拟示范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模拟情景的教学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授课过程中,在展示职业礼仪知识点中,面试礼仪显得尤为重要,可采取模拟面试的方式,由学生本色扮演求职者,教师作为考官。在学生模拟表演完成后,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包括求职过程中注意事项、存在的问题、可能出现的考核点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得到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又能现场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印象深刻。又如,在讲授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一课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办一场小型的模拟法庭,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作为模拟案例,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让学生了解法庭审判流程,掌握法律基本常识,在法庭辩论等环节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可谓一举多得。
5、改革考核方法,增加实践锻炼分量
现行的德育课采取的考核方式主要还集中在考试形式上,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建议将上述课堂讨论、情景模仿、小组发言等内容作为考核依据,并逐步提高比例。同时改革考核形式,拓展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可采取大作业或小论文的形式代替学生期末考试。为增加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建议将德育成绩作为推荐学生实习、就业等参考指标之一,真正做到以德树人,德育优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1.
2.姚君安.让德育课“活”起来[J].职业.2010年03期
3.张丽芳.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德育课的改革[J].职业.2010年15期
4.方武.让德育课焕发时代活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探讨[J].湖南农机.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