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登峰
深圳市红岭中学
摘要:如今,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是高中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的社会性地培养。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要关注到高中生的心理。但是,在两者的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寻找两者之间的切合点,使它们有效的进行融合,使高中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 高中;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引言
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高中生处在马上成年的阶段,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虽然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心智依然不够成熟,做事易冲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对高中生精神和心理层面进行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高中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较强的综合素养。如果将两者进行有效地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积极面对困难压力,有正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生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点
首先,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德育的含义是对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有积极的作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三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式和内容,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综合素质。其次,两者对学生地评价准则也不同,德育教育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行为的评判;心理健康教育是对高中生个体的心理状况作为标准。再者,二者的教育目的也有差异。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好公民;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将学生个体的自身潜能充分挖掘并得以发挥,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最后,两者进行的方式不同。德育教育主要以群体进行,以说服教育和行为教育为主要方式,学生比较容易对其抵制。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个体为主,主要是受教学生进行宣泄,教师进行疏导,主要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比较尊重个体价值。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以上的不同点,二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相辅相成。两者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都是对学生进行引导。除此之外,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成长为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接班人。最后,二者都需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去进行,都需要在尊重学生人格,重视他们言论自由的前提下进行。
二,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一定角度上来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进行高标准的要求和专业的培训,培养出一批超强的有责任心,有高超的业务水平,有看较高的综合素质的教师。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培训和考核,在培训中教师们互相进行交流探讨,使其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还要在培训后对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促使教师们重视培训,更好的参加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更好地传授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后,教师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也要给学生做出表率,使其学生成长为更好的社会人才。
(二)给学生设置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
学生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学习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心理学的内容。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变化特征,学会了如何控制自我的情绪,学会了对待挫折的方法,就可以用积极正面的心态来应对学习和生活。
举个例子,临近高考,班上学生都面临着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有些学生自身学习很努力,但是好多次的模考成绩都为达到他们理想中的成绩,因此,他们中间有的备受打击甚至一蹶不振。对此,学校举行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的活动,寻找毕业的优秀学长学姐给高三生们分享他们的经验,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对高三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方法。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针对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通过这样讲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效结合,做大化地帮助高三的考生们环节备考压力,正确的看待当前的成绩,用积极正面的心态去面对途中遇到的挫折。
(三)将高中生心理制成档案
高中生正处于心智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心智还不够稳定,因此在高中阶段会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如果学校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做了专门的整理,在日后对学生的了解生会有一个很好的参考,并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辅导,也可以给那些有一点心理问题的高中生提早打好预防针,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开设校园心理辅导室
如今的高中,每个学校都有校医室,但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心理辅导室。在学校开设校园辅导室,由专业的心理医生针对不同年级的高中生的思想、心理、生理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定期的集体教育。除此之外,也为学生提供个人辅导,学生有问题可以单独去校医室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让心理老师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老师要注意尊重保护学生隐私。针对学生不想和生人面对面交流的情况,学校也可以设置咨询信箱和网站,这生可以进行投稿,通过心理老师的解答,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
(五)加强家校联系,巩固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必须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因此,学校在把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时候,一定要最大化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以及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班级交流群等等的方式和家长紧张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状况,对高中生的心里动向有了全面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的行为东向。举个教学中的事例,小敏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性格孤僻、内向,而且还表现得十分自卑,也不主动也不愿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教师听过家访了解到:在小敏上初中时,有一次下大雨,母亲去学校接他,周围的同学看见,都以为那是他奶奶,在他说明那不是他的奶奶而是他的母亲后,周围同学的一句“不会吧?你妈妈都那么大年纪啦?都可以做我奶奶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羞辱感,从那以后,他就刻意拉大了与其他同学之间交往的距离,他不时地怀疑周围的同学在嘲笑他、议论他,感到自卑,他恨自己,也恨他的父母,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心中十分苦恼,甚至还产生过绝望自杀的念头。现在小敏在城里读高中,我们这个学校城里的孩子居多,于是,他又觉得周围的城里的同学瞧不起他这个从乡下来的同学,觉得他们刻意避着他,不愿意与他交往。通过家访,教师对小敏性格产生的原因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对小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心理辅导,也对班级其他同学进行了引导教育。小敏逐渐变得愿意和其他学生交流,变得活泼开朗,也开始自信起来。
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够使两者优势互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教育关心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东.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漫谈[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70.
[2]景跃军.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试题与研究,2020(10):186.
[3]焦桂华.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探析[J].新智慧,2020(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