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香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530699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锻炼作为实践目标,有效组织与构建课堂教学过程,会让课程教学的整体方向性更强,能够加强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锻炼,达成课程教学的综合训练目标。想要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同时,教师要构建开放化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学习收获与成长。
关键词:高中 化学课堂 学生核心素养 建构
引言
当下的化学教学直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开展化学教学,努力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并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他们没有意识到发展学科核心素质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利影响。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完成化学知识的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采取更加多样化的策略进行知识教学,从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一、采取问题深入式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思维
高中化学要注重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化学思维来解决化学问题。为了实现学生化学思维的有效培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该采取问题深入式教学,通过问题的方式开展相关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依据教学目标,在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要将知识、技能、素质三者融合起来,利用不同化学问题相互结合的手段来增强化学问题之间的紧密性,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问题思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例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铁、铜知识教学,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铁、铜的基础知识,然后引入问题思考,如铁、铜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什么?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现有的化学知识给出不同的答案,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让同组内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探讨,探讨过后对各个学习组的观点进行分享与评价。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铁、铜的组成部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也可以运用学生相互协作的实验探究方式,在实验中让学生借助各种实验工具对铁、铜等化学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来认识和探究铁、铜等化学物质,也能够参与到各种不同的化学实验中,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化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实验探究意识。
二、以真实的情境呈现知识内容,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创造适宜的,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让学生热爱化学,给枯燥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学习“离子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问,拥有“百味之王”美誉的调味品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回答:食盐,“我们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盐,同学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发问“那么氯化钠主要来自哪里?你们知道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吗”。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盐入手,引导学生说出食盐是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带给学生亲切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其中,流连忘返,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
三、引导学生养成承担责任的意识
在基于化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有些知识的解读中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例如,在教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天然气这种气体燃料的优点:气体燃料能够与空气混合充分,容易完全燃烧,相比固体燃料有较高的利用率,且便于运输,使用方便,清洁卫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我国“西气东输”的视频,进而加深学生对于清洁燃料利用的印象,引导学生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不仅要求学生学好相关化学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围绕着核心素养内容开展高中化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促进高中生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一卓,胡永涛.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1.
[2]孙锦秀.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259-261.
[3]李金梅.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