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微探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陈丽娟
[导读]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小学课程当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儿童视野,帮助其对基础知识加以掌握,同时还能陶冶儿童情操
        陈丽娟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实验小学  湖北  黄石 435200 )
        摘要: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小学课程当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儿童视野,帮助其对基础知识加以掌握,同时还能陶冶儿童情操。在语文课上之上开展陶冶性的教学,可以促使儿童获得一定精神滋养以及生命喜悦,有效净化儿童心灵,促使儿童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小学时期语文课堂之上陶冶性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语文是对民族文化以及历史传统进行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含有民族独有精神力量以及智慧哲学。若想开展素质教育,需要从培养儿童语文素养开始。在小学时期的语文课堂之上开展陶冶性的教学,这是对素质教育加以落实的有效理念以及方法。为此,语文教师需积极开展陶冶性的课堂教学,促使儿童健康发展。
一、关于陶冶性教学的概述
        语文教学期间,教学材料好比是开发工具,教师则是开发人员,教师借助教学材料对儿童进行精心雕琢。陶冶性教学非常重视方法和过程。因此,语文教师需对优质教学资源加以掌握,借助有效方法开展教学。总而言之,陶冶性的教学是教师充分挖掘教学材料当中包含的知识,同时借助知识影响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对陶冶性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可以促使儿童树立起正确三观,有效培养儿童形成良好品行以及健全人格,进而促使儿童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科学陶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对情境创设方法加以运用
        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把实际需要当作依据,对特定情境进行创设,让儿童犹如身临其境,可以获得一些真实感受,同时借助多种方式对儿童思维空间进行拓展,进而帮助儿童对课文内容加以准确理解。例如,开展《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借多媒体对课文题目以及有关画面进行呈现。播放完以后,语文教师可对课文内容声情并茂的进行讲述,促使儿童在教师引导之下主动把自身情感融入到具体情境当中。此外,教师还可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探究过程之中逐渐碰撞出情感以及智慧火花。例如,开展《草船借箭》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如草船借箭讲的是什么故事?出处哪里?草船借箭之所以能够成功,有哪些原因?借此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进而引起儿童共鸣。
(二)对游戏教学方法加以运用
        爱玩乃是儿童具有的天性,儿童对于游戏充满兴趣。为此,语文教师可借助游戏开展陶冶性的课堂教学。借助游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儿童具有的能动性,并且让儿童在游戏当中得到深刻体验。

例如,进行团队游戏期间,儿童能够快速完成角色转换,诸多那个融入其中,这是陶冶性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对游戏方法加以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1]。例如,开展《田忌赛马》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借助游戏引导儿童对课文内容加以学习,促使儿童在游戏当中对课文内容加以透彻理解,在儿童玩游戏过程当中陶冶其心灵。然而,语文教师需对以下问题加以注意:第一,对游戏情境加以巧妙设计,借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的沉浸其中。第二,游戏期间,语文教师扮演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与儿童进行对话期间,应当与其站在平等地位。第三,不要急功近利,以免游戏具有功利性。只有这样,才可有效陶冶儿童情操,对儿童心灵进行有效净化。
(三)对暗示方法加以适当运用
        在语文教学当中对暗示方法加以运用,就是指教师通过含蓄以及隐晦方式对自身意志、需要以及愿望进行表达,其具有含蓄性、启发性、情境性以及渗透性这些特点。在这之中,暗示包含很多方式,语文教师可借助环境以及音乐暗示儿童。例如,教师可通过对教室进行合理布置给儿童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借助音乐对儿童进行合理暗示[2]。例如,开展《游子吟》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就可对《泣》这首琵琶曲进行播放,把课文内容和音乐进行有效融合,借此来陶冶儿童情操,有效净化儿童心灵,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积极开发相关的教学材料
        教学期间,一些语文教师仅对语文具有的工具性能加以关注,仅注重自身教学。然而,儿童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假设教师无法对教材加以适度控制,就会让儿童逐渐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进而产生不教不学这种现象。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有效开发相应的教学材料是指教师对文章当中包含的词汇、语句以及意境加以提炼,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进行学习。例如,开展《望庐山瀑布》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让儿童把自身觉得优美的诗句以及词汇找出来,鼓励儿童提出疑问,之后教师逐步进行引导,帮助儿童对疑问加以解决,促使其对诗句意境加以理解。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儿童想象力,并且让儿童在课文与语言环境陶冶之下,逐渐形成鲜明性格特征,促使其健康成长[3]。
        结论:综上可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对陶冶性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有助于陶冶儿童情操,可以有效净化儿童心灵。为此,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积极对情境创设、游戏教学以及暗示方法加以运用,进而有效提升儿童的学习效率,促使儿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彦忠.注重与实施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12):209.
        [2]李香.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展开模式研究[J].科普童话,2015(39):39.
        [3]张琳.在现实之中寻找理想,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09):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