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瑞杰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印通小学 浙江省 嘉兴市 314015
【摘要】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就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电化教育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电化教育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具有直观性、动态性、重复性等特点,且课件信息量大,节约空间和时间,能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推动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对小学科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 电化教育 小学科学 学习效率 教育信息化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电化教学技术,能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涉及的事物、情景、现象、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教学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一)放飞天性 把“被动”变“主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孩子们天性好奇,对好玩的、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
1.转变教学方式 变抽象为直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靠书本、粉笔、黑板等有限的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因此,教师只能根据书本中的内容,尽其所能地进行讲解,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运用电化教学把文字、音效、图像、动画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变抽象为直观。
2.转换呈现方式 变枯燥为生动
以其新颖的呈现方式、直观的图文、形象的画面等特点,可创设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教学情境。这些鲜明的色彩,丰富的形象,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从而充分地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心情下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3.转化学习方式 变学会为会学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是否想要学习,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等都和学习动机有关。要是没有学习动机,那么学生便会对学习产生倦怠的情绪,提不起兴趣。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平时就培养他们对科学这门课的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动机,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那么电化教育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科学的奥秘层出不穷。
(二) 创设和谐环境 激发探索精神
在电化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所创设的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更加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1.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
创造力是一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能力,它需要突破常规思维。福尔吉特认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其结果是不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电化教育突破常规,引用一些开阔思维的视频,发人深省。
2.提高媒介知识解读能力
在演示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大块的岩石形成鹅卵石的过程,让他们跟随着最开始的大块岩石不停地演变,从而更好的感悟这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化过程。理解岩石是如何逐渐改变模样的,甚至感悟到生活中,只有经历磨难与挫折,才能绽放出积淀的美。
二、突破空间禁锢,探索自然奥秘
(一)实物投影的视觉感知
事物的发展变化方式与过程丰富多样,极其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很多情况下,孩子们不能去亲眼目睹,只能通过在教室中模拟实验,或是通过推理、想象去了解。
1.媒体的形象化
由于受每个人的能力、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去理解这些内容,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例如天体星座、地球的构造等这些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离我们很遥远,很抽象。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们只能利用电化教学技术使遥远的事物“现与眼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媒体的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不同形式向学生展示信息,比如引人入胜的图片,形式多样的视频,各种各样的声音等,让信息更加直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整个演示操作过程中,以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和形象的声音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直观,深入地了解日食与月食的知识。
(二) 放大微小事物,增效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实验教学往往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关键,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1.渗透进孩子的观察世界
电化教学技术可以把声音、图像、甚至动作结合起来,把教师的实验演示过程放大在屏幕上,让孩子们能更清晰直观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和演示中的实验现象。
2.冲破传统教授方式
在实验教学中,有些仪器的使用与操作往往需要教师的反复讲解与示范,这样会占用掉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明显影响教学效果。而通过电化教学技术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穿梭时间长河,提升认知效率
(一)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成果的最重要手段,然而有些实验本身存在这一些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越大,说明课堂教学效率越好;其比值越小,说明课堂教学效率越差。
1.长时间的实验过程展示
有一些实验的实验过程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比如作物的生长,在课堂的有限的时间里面不可能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只能是通过电化技术来实现。可以用摄像技术完整的记录整个作物的生长过程,而在教学的时候用快进的播放方式来让孩子们更好更快地认识到作物的整个完整的生长过程,而摄像的整个时长也可以让孩子们清晰地了解到作物生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2.短时间的实验过程展示
与此同时,有些实验的实验现象出现的时间相对短暂,甚至是一瞬间的,孩子们不能很轻易地把握住实验现象。或是有些实验的实验现象相对复杂,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向孩子们解说清楚,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重复实验过程,这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教学效率明显下降,还是对实验资源的一种浪费。而通过摄像技术,几率下整个实验过程,就可以重复回放实验过程,跳过一下不必要的地方,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连续性学习。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怎样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有研究表明,仅仅采用文字和语言来组织教学,对学生的思考力、联想力、想象力是一种很大的限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渗透学生课堂学习
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展示有趣的图片、图表、录像片作为一种科学素材,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同时,还可以直观的感受科学世界的丰富多彩。例如科学家的研究,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多人都在向他们一样研究这个科学的世界,并且是科学让我们人类进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2.深入学生课后学习
多媒体展示科学的图像、电影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或者夸张。久而久之,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都会去利用网络寻找他所需要的图片、视频等,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经过教师引导,网络等媒体可以有目的地提供很多语言等无法提供的具有典型性的感性材料。就这样,为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创造了强有力的条件。
电化教育,是使科学教育能够更加系统、完整、丰富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抽象的事物,如需要空间想象的宇宙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声音、形态、色彩相结合,既可以增加学生对事物多感官的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夏欧东,祝火盛.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
[2]吴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伍新春.教育基础知识[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