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东
青海省西宁市胜利路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现下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以理论知识作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与素养的重要时期,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
前言:
作为小学教育的巩固提升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相比较而言,更为深奥、复杂,并且习题运算难度增大,题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对于学生的运算速度与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与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相关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最好的锻炼与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方式,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运算,促使学生自愿学习相关知识,主动加强自身训练。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包装,将相应的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运算教学。在小学阶段,情境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运算相关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相关知识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符合学生兴趣需求。
例如:以“公顷与平凡千米”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让学生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图片,呈现相应的数据和文字,导入平方千米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地图,构建学生日常接触到的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的相关知识。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促使学生共同探讨与研究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关系,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换算公式,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为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在运算教学中加入动手操作环节,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并且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理解抽象的运算知识。
例如:以“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模型,然后自己动手用剪刀拆解圆柱,观察都是可以拆解成哪些图形?利用这些图形能否拼凑出完整的圆柱?在反复的拆解与拼合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圆柱表面积相关问题,掌握圆柱表面积运算问题。
二、培养学生技能,促使学生掌握算理算法
小学高年级阶段,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算,还要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对于学生运算速度的提升,需要教师传授学生一些基础的运算技巧。只有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技巧到实际的运算过程中,才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壁牢的打破,实现学生综合运算能力的提升。
对于不同的运算习题,应用的运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最常用的方法分别为口算法与估算法。口算这种方法,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并且,速度很快,十分适合口算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数感。
估算法的运用,主要适用于学生对运算题目有基本的感知,结合题干实际情况,分析合理的运算方法,对题目答案进行大概估计,从而实现题目的运算。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引入经典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相关方法训练,不要应用题海战术,以免学生思维固化。
作为运算的基础,算理、算法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运算中,只有学生掌握算理与算法,才能在运算过程中有机结合数字运算与现实事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例如:以“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教学为例,可以引入相应的问题:小红与家的距离为2千米,其步行速度为120米/分钟,那么小红是否能够在20分钟内赶到学校。这一问题主要就学生简便运算能力进行考验。部分学生对120与20的乘积进行了计算,之后将其与2000进行比对;
①120×20=2400米>2000米,所以可以在20分钟内赶到学校
也有部分同学用2000除以120,用得出的结果与20进行比对。
②2000÷120<20分钟,所以可以在20分钟内赶到学校
尽管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性,但是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于这样多元化的解题过程,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引导学生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独立进行思考,为更好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奠定基础。
三、教导学生简便运算法则,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具备一定的规律,掌握其中的规律,能够有效提升运算速度,简化运算步骤,降低运算难度。为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简便运算法则,通过相应的法则,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数学知识时,教师若是仅仅列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解答,学生们往往只会遵循教师的计算逻辑对问题进行解答,并不会产生深入的解题体验。在计算125×32×25时,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将32化成4×8,则整体的计算会比较麻烦,并且如果按照计算顺序计算,会比较繁琐,并且很容易出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简算意识,多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例题,通过经典习题促使学生掌握本源,实现举一反三。
125×32×25=125×4×8×25
=500×200
=100000
总结: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培养与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运算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运算知识的积极性;教导学生算理算法,促使学生掌握运算基础;教导学生简便运算法则,提升学生运算能力。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不断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军.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6):196.
[2]叶庆军.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运算能力培养的思考[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 000(00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