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科素养的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以物质的量浓度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方树生
[导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树生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1300)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文以“物质的量浓度”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恰当情境、搭建适当的支架、组织合作探究、评价等环节,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团队精神开拓了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支架式教学;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化学教学提出的多方面的要求,并明确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由三维目标发展五个核心素养, 其变迁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意味着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新课改倡导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出一种实用且易于实行的教学模式,而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十分契合。该文基于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对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了简单概述,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案例“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中,实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构建完整知识框架的目标。
        1 核心素养及支架教学模式概念简述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2]。 化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 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
        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支架”一词来源于建筑行业术语“脚手架”,在教学中指的是教师为使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所提供的支持。“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搭建台阶,这就需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最终达到目标。在探究学习时,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是一项有效的策略。教师在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时,需要对学生学习任务加以分析,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即现有能力。
        2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是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第1课时)为例进行支架式教学设计。
        2.1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本节课是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教材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化学中有关化学计算重点内容之一。
        2.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对初中化学中有关溶液的知识进行复习,特别着重复习有关溶
        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指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用于表示溶液
        组成的一种方法。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生活中,人们使用溶液时较少去称量其质量,
        一般都是量取溶液的体积,如果能把溶液的体积与物质的量联系在一起,科研和生活就
        变的简单了。
        支架 1:范例支架,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溶液的知识,特别着重复习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写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公式。


        支架 2:问题支架,根据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使用溶液时一般都是量取溶液的体积,并不称其质量,所以如果已知 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而要从该溶液中取出含有 0.1molNaOH的溶液体积是多少
        支架 3:建议支架,从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物质的量与质量的联系作为他们的纽带。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很繁琐,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很不方便。
        支架 4:建议支架,如果能设置一个物理量,使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相联系在一起。并且需要量取一定溶液体积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能快速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者要取若干物质的量的溶质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能知道量取多少体积的溶液。
        支架 5:工具支架,学生自学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 CB,单位为mol/L 或 mol·L-1,公式为:
        支架 6:工具支架,展示体检的一些指标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图,使学生体会物质的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支架 7:范例支架,教师列举一道典型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间关系的计算题。例:
        配制 100mL 0.1mol/L NaOH 溶液需要 NaOH 的质量是多少?
        解:100mL 0.1mol/L NaOH 溶液中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n NaOH=CNaOH*VNaOH=0.1mol/L×0.1L=0.01mol
        0.05molNaOH 的质量为:
        mNaOH=nNaOH*MNaOH= 0.01mol×40g/mol=0.4g
        答:配制 500mL 0.1mol/L NaOH 溶液需要 NaOH 的质量是 2g。
        通过对该题的演算过程,解题思路,运用方法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列举几道练习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进一步加深对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3.总结与反思
        在物质的量浓度教学中,以往教师会以物质的量进行巩固并为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做铺垫,并说明其重要意义,但很少将其与实际生活意义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是被动的接受。通过本节课的支架搭建,将物质的量浓度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另一种方法分化为: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是如何引出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科研中的作用和意义这几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并逐个完成。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引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后,展示体检的一些指标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图时,课气氛马上变得异常活跃,当获得教师的解答后,学生们表现出对知识认知后的成就感。随后进行课堂知识巩固训练,学生反应迅速并不断交流讨论。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把这两者联系在了一起,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感受社会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1-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准 (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 姚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0):18-19.
        
        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探索及实践(1201554567)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