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荣
广西靖西市果乐乡中心小学 533817
计算是数学科当中最基本的内容,计算能力也是数学能力中最基本的一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家长担心教师头疼的问题。本人通过数十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从培养计算兴趣、熟练运算法规、丰富训练方式、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进行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1、枯燥的计算融入生动的情境。一提到计算,学生马上会与枯燥联系起来,简单的符号、枯燥的运算。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2、单一的计算融合丰富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设计丰富的活动,可采用视算、听算、抢答、开火车、小组竞赛、闯关、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3、设立形式多样的奖励机制。就计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计算的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之心动,继而行动,让学生乐学、乐算。
二、熟练掌握运算法规
在小学阶段,数学有整数、小数和分数三类,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做计算题不仅满足于会算更应该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弄清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四个环节:
1、抓牢基础。与计算能力有关的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的基础知识,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2、搞清算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方式,按照运算意义一步一步地归纳出运算法则。3、多加练习。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恰当机会,对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对计算过程多加指导和评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坚持每日一练,不要求多,但要求精、准。4、注重纠错。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剖析,精心制作出一定数量带有各种计算错误的试题卡,让他们把试题卡上的错误逐一更正,同时向全班说明每道试题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
三、丰富多样训练方式
计算中不能够采用单一的训练方式,而是要多样化。小学生追求新颖一些的教学模式,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新型的教学模式一般更为有趣,从而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计算练习中,一是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二是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利于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三是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精简选题,尽量找些简单的计算题来引导学生做深奥的计算题。
在平时训练中要做到以下四点。1、注意培养估算能力。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有四个好处:(1)帮助预知计算结果;(2)提高数学分析能力;(3)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2、切实加强口算训练。在课堂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进行口算训练。先让学生先口算出结果;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同一题目, 有无多种口算方法;最后教师对口算方法给予解释和强调。除教材中的口算题目外,教师应再精心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逐步提高学生计算快捷性。
3、善于采取简便算法。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有裨益。
4、注重对比计算练习。在计算中,对于一些初看有些相似的题目,计算时容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而造成错误,对这类具有相似性的题目,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找出两者存在的差别,从而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计算时加以注意,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如:25×4与24×5;20+4与20+40等,诸如此类题目是学生计算时最容易出错的题目,经过分析对比之后,学生认识会比较深刻,以后的计算中就会减少类似错误的发生。
四、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在培养他们计算能力的同时,关注他们的习惯养成也是必要的。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90%以上的学生计算错误不是因为不会计算,而是因为粗心和马虎,正是因为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所以老师平时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养成仔细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培养认真审题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清楚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在试题上画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清楚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用简便计算等;四认真动笔计算;五认真检查。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简便运算。
2、培养认真演练习惯。计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3、培养细心检查习惯。平时教育学生养成把检验当做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做到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顺序是否合理,三查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是至关重要,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能靠一朝一夕,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作为教师,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应丰富多样训练方式、提高学生计算兴趣、养成良好计算习惯,并持之以恒地练习,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