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30期   作者:陈佳南
[导读] 传统的物理学科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施,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较为被动
        陈佳南
        深圳新东方教育培训学校  523000
        摘要:传统的物理学科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施,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较为被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更难以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引言
    中学物理教学中,基本定律、定理教学、习题教学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做好习题教学,特别是做好典型习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定律、定理等基础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剖析典型习题,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非常大,大部分教师依旧认为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持,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持一定的安静。但是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是不利的,同时过分的压抑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让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二)物理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当前学习物理知识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考量。因此在进行物理知识问题的设置过程时,往往忽视学生的现状,其难度可能偏大。这就导致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掌握这方面的物理知识,但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这种较为难的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能较差,甚至影响这一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的讲授过程时,需要对于进行讲授的物理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将物理知识渗透到学生中去。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横向剖析,一题多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横向剖析,一题多思即剖析习题的多解性,许多习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都能给出多种解法。在课堂上剖析习题的多解性,对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都有很好的作用。对习题的解法进行拓展,探索其多解性,可以重现更多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一方面起到复习和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加强典型例题的筛选
        初中物理习题在考察内容和编制形式上涉及的内容和种类较多,教师在实施习题教学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如基础性知识讲解、知识巩固训练或者思维拓展训练等,通过教学目标的明确使教师在题型选择上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由此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薄弱项目进行习题训练。部分题型在考察内容上涉及的方面较多,综合性也较强,此类典型题型适合学生能力拓展方面的训练,而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则适合通过基础性题型进行训练。对此,需要教师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习题的筛选,使学生能够根据合理的典型例题展开训练。
        (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同样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自身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懂得何为自主学习,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科作为一门探究性实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学生有了这样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施,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自主学习时间,并且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获取知识,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加强学生思维锻炼
        教师需要设置习题教学的实施顺序,使学生在实施顺序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常情况下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质疑、探究和发现的思维习惯,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总结归纳思想,使其在习题训练中能够总结规律,并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习习惯。最后在习题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使其通过逐步引申的形式体会习题设置的规律,进而根据基础知识的内涵与延伸,获得思维上的发散训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知识的先知者,有必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先钻研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方法要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构思论证,并渗透到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引导之中,如每解答完一个题目后引导学生反思题目所涉及的物理基础知识,使知识点和题目挂钩,达到知识的补漏、夯实基础及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以便于知识的消化、储存、提取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吕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何雨媛.初中物理错题集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陈江.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95):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