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黄影聪
[导读] 在时代的发展中,社会需要的人才种类越来越多。相应的,学校也比较重视专业型人才、特殊人才的培养,体育特长生就是重点培养对象。针对体育特长生的特殊性,教师应引入针对性培养策略,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中学 黄影聪 517000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中,社会需要的人才种类越来越多。相应的,学校也比较重视专业型人才、特殊人才的培养,体育特长生就是重点培养对象。针对体育特长生的特殊性,教师应引入针对性培养策略,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
        体育特长生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后背力量,在新课程标准下必须重新定位培养和管理方式。如何有效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笔者结合自身培养经验和教育理论,探讨了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策略。
        1.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现状
        1.1轻视文化学习
        在许多普通学生和教师眼中,体育特长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另类学生。一些教师也存在错误观念,认为体育特长只需要在体育方面做出成绩,牺牲学业无所谓,只要能给学校增光添彩。同时,体育特长生的升学比较依赖体育成绩,他们原本要学习文化的时间被比赛和训练大量占用,在文化学习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在面临学习困难时,他们很有可能放弃学习,丧失学习自信。
体育特长生在训练时不得不牺牲一定的学习时间,如果没有较强的自觉性,很难合理分配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他们的训练和学习没有科学化、制度化和规律化,难以兼顾体育成绩和学习成绩。
        1.2管理方式不合理
        许多体育特长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他们有着张扬的个性和青春的活力。同时,他们也跟其他学生一样,需要获得教师的肯定和关心。但是一些教师采取了差异化教学方式,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体育特长生,有时还会挖苦和讽刺,这样可能导致双方出现心理隔阂,产生对立的局面。教师不科学的管理方式,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让体育特长生形成逆反心理。
        1.3缺乏未来规划
        许多高中体育特长生缺乏长远和明确的规划,没有对于未来的思考。在调查中发现,体育特长生往往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没有特意规划自己的未来,在体育训练中也缺乏专注力。体育特长生的未来去向包括三种:第一种,选择对口专业就业。第二种,通过高考,然后进入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学习。第三种,进入更高水平的运动队训练。如果学生能有明确的规划,那么可以在文化课学习、训练活动中更加专注和努力。
        2.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
        2.1培养体育特长生心里素质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各个阶段可能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包括自满情绪和畏难情绪。对此,教师要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教育,关注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情绪波动,指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例如,到了夏天比较炎热,一些体育特长生的耐力和耐心会降低。到了暑假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产生懒惰情绪。针对这样的心理状态,教师组织“天这么热,为什么我们还要训练?”交流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今后的目标。


一些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落后了,他们感到自卑和绝望。对此,教师组织“成绩差距出现了,我们还要坚持训练吗?”座谈会,在座谈会中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教师组织针对性的座谈会和交流活动,能及时调整学生的状态,让学生有效克服困难。
        2.2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练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有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重视针对体育特长生的专业培训,才能保障教育效果。学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派有潜力的教练员参与进修活动。同时,通过聘用资深的教练员来解决教练员执教年龄短和偏年轻化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合理发放训练补贴保障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教练员是体育特长生的引导着和活动组织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当前体育生的升学压力逐渐提升,他们面临的考核难度也在加大。因此,教练员要善于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不仅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准,还要开展多元化训练模式。结合体育特长生训练要求,丰富训练内容,加入训练小项。在体育特长生考前安排周期训练和针对性训练。结合当前的教练员带队现状,学校要安排进修培训的机会,让教练员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训练理念,进而科学调整训练项目和负荷。
        2.3优化对特长生的管理
        学校应提升对体育特长生的重视,成立班级、年纪和校级家长委员会,重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和沟通。在工作中,让家长监督、理解和了解学校的培养工作,提升训练的透明度,科学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以此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发展。构建体育特长生家长委员会:在体育特长生培养中争取家长的配合,让他们参与到体育特长生管理中[1]。比如,帮助教练员和班主任组织多种体育比赛和班级活动,反馈学生的思想状况,监督学生在周六和晚自习期间的学习情况[2]。通过这个委员会,家长可以及时和学校了解沟通,成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3]。
        学校还要重视对体育特长生的日常管理,合理调整学生参与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时间。体育特长生可能缺少学习时间,对此,统一安排文化课补习,避免体育特长生掉队。如果学校的条件有效,难以统一编班或者补习,那么需要重视家长、文化课教师和教练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制定教练员解决体育特长生的困难。在考核方面,如果体育特长生在文化课或者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必须给予荣誉奖励。对于体育特长生在文化学习方面的消极和懈怠特度,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停训规划,帮助体育特长生调整心态。在管理中要求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避免耽误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让体育特长生能有一个正常的作息时间,让他们保持精力[4]。
        结束语:
        体育特长生其实比普通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他们在训练之余,还要在有限时间中完成文化课学习任务。如果体育特长生难以获得群体认同,在专业成绩方面碰到了发展瓶颈期,那么容易出现消极、负面情绪。因此,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必不可少,必须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引导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海东.高中体育中长跑训练辅导的有效策略[J].田径,2020(12):26-27.
[2]张宗耀.高中体育短跑力量与速度的训练方法[J].田径,2020(12):40-41.
[3]李长扩.基于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田径专项训练策略分析[J].田径,2020(12):48-50.
[4]黄建刚.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品位经典,2020(11):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