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琼
广东省惠州市冰塘小学 516027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对思维有概括和调节的作用,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反过来借助思维对人们的语言进行调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首先要愿意开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才能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计划地去加强数学语言的表达。因此,就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小学数学语言的表达,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提问
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教师能把问题表述具体、准确。而课堂上的提问最重要的,就是引起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问题的难度也应该是来自于数学问题本身,而不是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理解上花心思,伤脑筋。因此,数学问题的表述就应该具体、准确、简洁。
数学问题的具体就是把问题是什么,关于什么知识点,需要学生回答什么说得很清楚。可以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问题要问的是什么。
有研究表明,在提问时,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有较明显认知操作的动词,比如“比较”、“回忆”、“为什么”等等词汇,来帮助学生清晰而具体地理解核心问题。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在上课时提问完“你对圆有什么认识?”这个概念性问题后,紧接着又问“圆的面积公式是?”在第二个问题里,教师主要是想让学生回答上节课学习圆的面积时,得出的一个计算公式(圆的面积=底面积×高),而不是这节课将要学习的计算公式。但从学生回答中可以发现,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就将问题理解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计算公式,说出了“圆的面积=”这一还没有学习过的计算公式,显然,这是学生预习的结果。学生之所以会如此回答,与教师问题表述的不具体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在提问第二个问题时,加入“回忆”,将问题表述为“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得到了它的一条计算公式,这条公式是什么?”,与原来的问题相比较,当加入“回忆”这样有明确性导向的词汇后,学生很快就明白老师提问的是上一次课学过的计算公式,而不是今天要学的计算公式。
在提问时,数学语言的准确和简洁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问题,使学生的理解问题的思维过程得到简化,从而更容易抓住老师的问题核心,便于学生组织语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和正确率。
因此,要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学会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正确率,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学生才会更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有效倾听
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做到有效倾听。当老师认真去倾听了,学生才会有兴趣、有动力去思考,才会乐于开口回答,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当然,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倾听不是指教师完整的听完学生的回答就可以了,而是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听学生回答了什么,答案是否正确,还要倾听他是如何思考的,并从学生的各种回答中挖掘出潜在的教学价值。具体来说,有效倾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不要一听到学生回答的内容与自己的思路不一致时,就马上打断,不让学生讲完后面的内容。教师的这个举动,长此以往下去,很容易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沉默。学生变得不乐于开口,也就意味着这堂课学生的参与性将不高。
因此,教师要做到,即便发现学生的思路不对,也应该听他讲完自己的想法。
2、能抓住学生回答的实质
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历来被认为是数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过分追求严谨性却容易让数学的学习失去乐趣。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分的强调严谨性,容易让学生变得谨小慎微,从而不敢积极回答问题。有效的倾听,要抓住学生的思考问题方向,而不是把目光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小问题上,导致学生怀疑自己,不敢再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或想法去思考问题。适当的淡化那些不影响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小问题”,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能抓住学生回答的“闪光点”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他在一个短时间内思考得到的结果,不一定会很完整。因此,他的回答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毕竟是他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是个人见解。当教师耐心、细致地听完他的回答后,除了抓错误外,及时发现学生回答中一些值得肯定的成分,这些值得肯定的成分就是回答中的“闪光点”。尽管学生回答可能没有完全地解答问题,但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闪光点,同时把它适当地“放大”说出来,这对学生将是很大的鼓励,将促使学生变得乐于发言。
4、督促其他学生学会倾听
有研究表明,当你发表自己见解时,如果能得到他人的肯定时,你会更乐于去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这一理论在数学课堂上也是成立的。当回答问题的学生他的见解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同时,他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转变成他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在倾听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学习到回答问题同学的语言表述,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有利于培养课堂上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自己倾听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同学的反应。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督促他们认真倾听。
三、有效评价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的现象。指的是如果教师对学生报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待的那样取得进步。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一位教师期望他的学生不断进步,那在对待学生的回答时,就要对他们报以希望,多多加以鼓励。有效的表扬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形式化、简单化、程式化的表扬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能起到激励作用,有时候反而容易出现反效果。
比如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你能说说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吗?”这个问题后,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思路的条理性等方面因素,适时的提出准确的评价与表扬,更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学生说:“你回答的很好,只有老师能听到有点可惜,你声音能再洪亮一点,让大家都能听到吗?”;如果有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说话语速过快,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听清或抓住回答的重点,教师可以说:“说慢点,别紧张,要把问题说清楚”;如果发现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有些混乱,可以让学生先停一下,和他说:“不着急,你可以把思路理清楚了再说。”等等。虽然教师对于学生表述的评价看似与所要回答的问题本身没有多大联系,但是这些评价却能很好地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也能让他意识到在回答问题时,除了要说出正确的答案外,还要把问题表述清楚。在这样的多次评价与要求后,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数学语言的表达也将更加清晰、有条理。这对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好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做好课堂引导者这一角色,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敢于发言,让学生有更多说话的机会。把握好时机,多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诱导,抓住学生每次发言机会,有方向、有计划地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