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孟祥波
[导读] 小学是儿童步入正式学习的开始,数学是一切学课的基础
        孟祥波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星河小学
        摘要:小学是儿童步入正式学习的开始,数学是一切学课的基础。小学数学的学习为培养学生快速有效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学生要想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乐而好学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学数学学习习惯提出了自己简单的看法,希望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习习惯;有效途径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学生初入小学时,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心理上还未形成对数学的认知,在学习上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诸多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中,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学数学学习习惯,我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自主阅读数学课本,按时预习、复习,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程之前,预留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熟悉课本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通过预习养成主动标记不懂不会的知识内容,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学生带着心中的问题听课往往会产生更加良好的上课效果,对于有些特别困难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单独请教,但是要减少求教的次数,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初期大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数学课本习惯,教师要引领学生合理借助外力以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例如:阅读探究,上网查找资料,和同学一起讨论并记录结果,动手操作等等。
        不同的学生养成不同的良性阅读数学课本习惯。学生通过以上过程阅读课本,大大降低了自主阅读数学课本的难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数学课本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原理,学会根据已掌握的内容考察自己,利用课后习题或者自主出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修正错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如此一来,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时,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也会大大提升。
        小学生的课本结合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借助课本理解学习,享受学习。小学课本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引导学生产生“数学既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生活数学想法。例如在进行《位置》课程学习时,学生可以先自主阅读课本,根据课本图画的指引逐渐知道“什么是左和右”;学习《认知图形》的内容时,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对这些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最明显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第一,利用发现法进行教学。

发现法又叫问题教学法,是倡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点是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深刻而牢固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探索问题的方法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找规律》篇目的试讲中,教师带领同学从游戏中找规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规律。给学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最终结果,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第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快问快答,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课外活动等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锻炼数学思维也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不足并及时改正。
        第三,通过设置课堂习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习题是检验学生听课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的过程,课堂习题教学是对新课程的延续,是培养学生中和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嫩合理的有效方式。新课改以前,学生做练习题就是实行题海战术,错误地认为做题越多,自己学到的知识就越多,但其实未必,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主动习题训练,帮助学生选题,引导学生解题,从而让学生学会主动进行解题训练,在动手解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在习题学习中,发现问题,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三、激发学生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都喜欢不断重复地做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而夸奖就是一件能够让人们开心与快乐的事情——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的认可,使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所以,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经常学会以培养学生的内驱力作为教育的目标。把老师的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行为自觉。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对于数学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创新的方法,应该明确,现阶段初中数学教材的作用不是用来照本宣科的,而是作为一种参考资料,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对教师教学方向的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简要指导。所以,对于初中数学不等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一个活跃的氛围中去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维,做到进一步的创新学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
        四、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及时巩固的习惯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只知道认真苦学,而没有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所以他们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题,但是成绩却很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习惯,让学生对所做的题会总结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学生才真正掌握了这门学科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大部分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原因就是,他们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没有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只有我们的学生养成了归纳总结的好习惯,才能脱离题海,真正实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六、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教师要从本班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授课,注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攻克重难点,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同时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发现数学本身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要从自身出发,做到认真听讲,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良好而有效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朱月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J].考试周刊,2018,0(18):105-105.
        [2]陈能武.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0):134-134.
        [3]张国刚.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科学中国人,2016,0(3Z).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