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从富
江苏省兴化市千垛中心校 225700
摘要:数学与生活密切关联,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中都能看到数学的身影,小学阶段开设数学是为了学生养成逻辑思考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课堂中的数学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在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获得成长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运行,教育方面也逐渐加大了改革进度,明确规定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从以往被动式的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大力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项基础课程,本身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全面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为各方面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紧紧把握新课标内容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说明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数学本身具有发展学生智力的功能。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联想丰富。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并积极运用,使知识得以内化,使思维得到发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思维最基本的要素,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定义、性质、公式、定理等知识是进行推理、判断、演算、解题的依据。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才有可能做到思维条理分明、思路开阔,才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为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紧紧把握住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及要求,高度重视初级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基本数学技能的学习,并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合理设计课堂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在课堂中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课堂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对提问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要配合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恰当的时机来提出教学问题,有效提高学生课堂思维的活跃度,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认知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难度,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保障问题的提出既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类比迁移与联想能力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对学生联想能力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分解和概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对数字之间的关系有正确且直观的理解,教师可以借用教学工具,让学生思考10以内数字的大小排列和数字的组合及分解方式。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推导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前几位数的推导方式,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这一推导过程,推导出后面几位数。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也应该锻炼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并使他们认识到应用题在结构上的特点。数学教师还应该积极寻找其他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判断
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理念,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整合目前的各项资源以及条件,为学生构建独立思考的机会,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各个问题,以此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在日常教育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重复性的做一样的题目,显然,该种方式在数学成绩提高方面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比如,教师讲解乘法分配律,其属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以前讲解的分配律进行思考探究,当算数内的因数是0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使用分配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质疑和思考能够很好地激发出来,便于学生了解乘法性质,后期学生遇到问题以后也可以主动思考和探究。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7.
[2]陈梦婷.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99.
[3]砂国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