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三要”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30期   作者:蓝 杰
[导读]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蓝 杰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350011
        摘要: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音乐教师平时音乐课只满足于教会学生歌曲的演唱,而忽略了学生唱歌技巧的训练和歌唱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唱歌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音乐本体、音乐要素、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唱歌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最主要、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内容,音乐教师必须要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做到关注音乐教学本体,挖掘音乐要素进行有效教学,努力达到唱歌教学“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基本要求。近期我区开展了一场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专题研讨会,展示了两节二年级音乐唱歌课《音乐小屋》和《小动物唱歌》,以下是我结合这两节课就提高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所做的一些研究与思考。
一、唱歌教学内容设计要关注音乐教学的本体
        近几年,“音乐本体”一词经常出现在音乐教学研讨、论文写作、教师培训、课例点评等活动中,它的出现主要就是在课改实施的前期音乐教学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音乐教学的外在形式、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浓烈”,片面强调“学科综合”,造成了“音乐课不像音乐课”、“脱离音乐教音乐”的现象。为此,我国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经常告诫音乐教师:“内容永远大于形式”、 “守土有责”、“不要讲音乐之外的东西”、“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做与音乐无关的事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音乐教学要关注音乐教学本体的重要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安排的每一个环节内容都要努力做到与音乐紧密关联,否则就容易失去音乐的本体。
        如在《小动物唱歌》一课中,执教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很多的内容,主要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闯关游戏”、模仿、感受、表现强弱、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编创歌曲等,非常符合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最基本的模式要求,从整体上看比较合理、有效,并且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但这个老师在这些内容都完成之后,却安排了让学生看人类伤害动物的一些图片和视频,然后请一些学生说说“你看了这些后最想说的一句话”,学生纷纷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我们一定要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绝对不能做伤害动物的事情”,很明显,这个环节与音乐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过我们音乐教学特有的各种表现形式,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因此没有必要再花时间通过图片、语言等非音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致使音乐教学失去了它最本位的东西。
二、唱歌教学要充分挖掘音乐要素进行有效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音乐要素的学习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指出它是保证唱歌、演奏、创作等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这充分说明了音乐要素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出歌曲中最重要的音乐要素,并采用最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提高学生欣赏、理解、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如在《音乐小屋》一课中,四分休止符是这一首歌曲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音乐要素,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看着歌谱、听着歌曲录音,当休止符出现时就高举“魔法棒”,示意学生此处要休止一拍,使学生关注了音乐,感受、掌握了休止符的特点及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又如《小动物唱歌》一课,很显然最重要的音乐要素就是音的强弱,要把动物的叫声分别用强和弱的力度表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多种手段,如模仿、体验、听辨、学习、制造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和弱,并且采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闯关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声音有强有弱,并引出两个力度记号f(强)、p(弱),从而很好地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三、唱歌教学要努力做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唱歌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这是吴斌老师早在2009年底在沈阳举办的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上就提出的关于唱歌教学的“九字方针”,对现在中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三者粗看好像都差不多,但意思却完全不一样的,在一节唱歌课中,“唱会歌”是最基本的要求,“唱好歌”是在“会唱歌”中体现的,而“会唱歌”又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这三者不能隔离开,而是融合在一起的,在一节唱歌课中,这三者是都要达到的目标,都要给予关注,否则就违反了音乐学习整体的原则,这是吴斌老师“九字方针”的要领所在。
        但在我们平时的唱歌教学中,往往都只注意达到第一个层面既“唱会歌”的要求,而不太注意做到“唱好歌”和“会唱歌”,严重影响了唱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应该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高度重视。那在一节具体的唱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唱会歌”的过程中“唱好歌”和“会唱歌”呢?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度”的把握和歌唱技能学习的问题,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平时的唱歌教学中就要有规范意识,从最基本的歌唱姿势和发声要求做起,不断规范学生的歌唱行为,并且根据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让学生学习掌握、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声乐演唱技能。如在《音乐小屋》、《小动物唱歌》这两节低年级的唱歌教学中,在学唱歌曲阶段,通过教师多种手段的教唱,学生基本都学会了歌曲的演唱,在后面的综合演唱中教师也都注意做到经常提醒学生要有正确的姿势和丰富的表情来唱歌,《音乐小屋》一课教师还通过练习布谷鸟“咕“的叫声、演唱时重点强调唱好强拍上的“我”、“快”、“在”、“装”这些字,让学生更好地唱好这首歌。《小动物唱歌》一课当有学生在唱到动物“强”的叫声时出现“喊叫”的现象时,教师也能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喊叫,并多次示范要张大、张圆嘴巴,并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用点力气来唱,这些也都很符合《音乐课程标准》这一学段唱歌教学的要求,这样长此以往的要求和训练,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唱歌能力和水平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达到“会唱歌”这一终极的目标。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唱歌教学一定要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生理、心里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安排、实施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并要充分体现音乐教学本体,重视音乐要素的学习,努力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的基本能力,上出学生们喜欢的音乐课。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斌:《怎样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10.02.003
        [3] 张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音乐本体的思考与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04.230
        [4]傅美云:《运用音乐要素进行有效歌唱教学的实践研究》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2期1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