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共生”有效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洪金珠
[导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从以往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仍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写作或者阅读缺乏兴趣,尤其是对写作的学习,很多学生都比较害怕写作,觉得写作很枯燥和乏味,从而对写作产生一些抗拒心理。但是,读与写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两项基本技能。因此,教师有必要做好“读写共生”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写环境,促使学生读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 洪金珠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从以往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仍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写作或者阅读缺乏兴趣,尤其是对写作的学习,很多学生都比较害怕写作,觉得写作很枯燥和乏味,从而对写作产生一些抗拒心理。但是,读与写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两项基本技能。因此,教师有必要做好“读写共生”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写环境,促使学生读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读写共生;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
        引言
        读写共生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同时获取大量知识与写作素材,学习到多种写作手法、灵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逐步积累写作素材,解决无法下笔的写作困扰,逐渐提高写作自信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巧妙应用读写共生,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培养写作兴趣与自信,逐步引导学生在写作路上不断提升。
        一、紧扣教材,落实读写共生
        纵观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套教材优点很多: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紧密结合;每个单元习作目标更加清晰;形成了自读——教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单元课文优美、经典、有价值,非常适宜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阅读和写作并重的单元编排。因此部编版教材是落实读写共生,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理想的教材。部编版高年级语文课文中以读促写的训练题题型多样,有积累素材、赏析语言、写作手法赏析以及文体知识的积累,这些题型分别指向写作训练中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写作手法这些训练点,引导学生完成单元的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综合写作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语文老师认真梳理每一篇课文中的以读促写的训练点,并用好这些训练点,以实现由读到写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帮助学生完成单元写作任务,不断提高综合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落实读写共生。
        二、依托阅读,积累习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没有素材、无法下笔是小学生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积累写作素材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自身经历、生活观察以及阅读等,其中阅读是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每学期,学生需要完成大量阅读任务,但由于读写脱节,大量的阅读素材被浪费,学生并未将阅读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及写作素材。


教师应该创新观念,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积累写作素材,实现读写共生。今年的超长假期里,学生读了大量课外书。返校后,教师可以开设“读写共生”的课程,打破传统独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并注重阅读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记忆、记录的方式将阅读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并逐步积累为写作素材,为写作打好基础。教师应该结合写作主题,巧妙把控好阅读素材。例如,在习作主题“我最喜欢的季节”中,可以选择大量的与季节相关的优秀读物,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季节的景象、气候特点、人们的活动变化等,引导学生们带着写作任务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解与记忆,摘抄喜欢的语句,合理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进而运用于写作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结合相应学段分语文要素以及写作要求,合理筛选阅读内容,阅读难度,做到题材与内容多样化,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以此来促进读写共生。
        三、携手家校,提升习作效率
        读写共生教学能够推动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实现协同发展,但也同样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如果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来进行读写共生,那么读写共生学习活动的完整性就很难得到保证,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读写共生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使其能够在课后督促、引导学生完成读写共生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猫》这篇课文时,由于很多家庭并没有养猫,学生对猫的了解也比较少,因此为保证读写共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还需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能够尽量为孩子创造观察猫、与猫互动的机会,用业余时间陪同孩子对猫进行观察,使孩子能够准确捕捉到猫的体态特征、生活规律等各方面特征。如无法满足这一条件,也可通过上网阅读有关“猫”的课外读物来完成课后观察、探究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前就对猫的习性、特点拥有较深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与动物描写相关的习作训练就如鱼得水,教师从分析细节描写入手,引导孩子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描写动物的特点。这样通过家校携手,较好地实现了读写共生的学习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读写共生”教学模式来开展指导工作,积极探寻教材文本中有效的读写共生点,巧妙设计“读写共生”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创造能力,进一步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谌蓉.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六).: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322-323.
[2]刘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王治陆.小学语文中高段读写结合指导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