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方燕川
[导读] 创新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在素质教育理念广泛普及的前提下,小学美术课程不断改革创新。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小学美术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弊病也在制约着小学美术的发展。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绘画技巧,而且要提高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综合素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惠东县实验小学 方燕川

摘要:创新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在素质教育理念广泛普及的前提下,小学美术课程不断改革创新。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小学美术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弊病也在制约着小学美术的发展。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绘画技巧,而且要提高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综合素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兴趣;培养探讨
        引言
 小学是美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的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时候就挖掘出学生真正的兴趣,既可以让学生有了美术基础,丰富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风景,也可以拥有高雅的娱乐活动,不会无聊。因此教师应该发掘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一、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过于传统,没有做出及时的改变,所以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学偏差较大的情况,学生不能有效的学习到美术知识,从中也没有得到素养的建立。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主要在于教学方式上,教师都是以自身的意愿为核心,有时过于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而忽视了教学性,有时重视知识教学又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常感觉到约束,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低。
        (二)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主体性的概念理念不全面或者有偏差。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美术能力,学生在其中只感觉到了迷惑,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不只是个形式,更是一个思想,要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工作,而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来组织教学,这样才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主动的学习,获得全面成长。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一)渗透开放创新的教学思想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开放创新的思想和美术专业知识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创新思想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生活理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分析,实现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开展美术创作。


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游,让学生观察校园中不同事物的形体美,师生可以一起讨论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讨论和写生创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获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提高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注重的是增加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让他们对绘画有了动力,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既要向学生普及美术的理论知识,也要采用有趣、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美术对学生的吸引力,让他们对美术学习时刻保持热情,让他们以最轻松的方式学习美术。例如在讲解不同的作品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去搜集自己喜欢的名画,并总结出自己喜欢它的原因以及它的画法技巧,采用演讲的形式让学生去跟同学分享,可以让他们互相学习,也增加了上课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现在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采用视频、图片以及PPT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学习、观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让课堂更加有趣,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学生实际,让案例能够充分多面地展示出来。
        (三)做好教学关系转变,重视激发和引导
        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做好教学关系转变,重视激发和引导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学习和创新创作中。新时期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的组织和主导作用却得到了加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加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在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保证学生可以从中可以获得愉悦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美术教学是传播艺术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非常关注外界的新鲜事物,且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折纸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折出纸飞机、纸船等,并涂上颜色。教师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让学生根据主题自由发挥想象力。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美术教育方式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懈努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尝试采用多种途径的教学方式,改变刻板的教学方法。美术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美术工作者需要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丹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J].科幻画报,2019(12):258.
[2]郑丝予.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分析[J].家长,2019(35):148.
[3]张玲玲,李凯月.优“画”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19(S2):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