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马海俊
[导读]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优化之中,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活动设计的方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中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使得小学生数学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本文分析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下,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强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黄渠河第二小学 马海俊  441121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优化之中,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活动设计的方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中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使得小学生数学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本文分析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下,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强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探究性 学习活动 设计 开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为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师需要有效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中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之中,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而其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是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课堂高效性的主要方式,应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优化思考的主要方向。
        一、探究性活动的教育价值
        第一,对于小学生日常课堂教学而言,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导者,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之下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此深刻理解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小学数学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开展创新和创造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之下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之中,真正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当然实践活动的设计,也能够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规律。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之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具体需求学习活动的设计,也应该遵从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步操作,将操作的内容与细节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分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的个性化理解。
        二、如何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
        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对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理解,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过渡,在心理和需求上得到有效的满足。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之中,需要思考学生真实的兴趣需求,将活动内容通过多元化的设计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常规的数学知识基础之外,还能够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新鲜性的练习方式,为自身学习获得更深层次的提升。当然兴趣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只有真正激发全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实现学习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学习活动之中也需要设计相应的奖励惩戒机制,如果学生做得好或者超出预期便给予适当奖励,当然如果学生做的不够完善,教师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之中更好的进步,以此通过奖惩机制与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全面发展。
        2.优化有序性活动程序,让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设计之前预定好相应的有序性,再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有序性活动之中,让学生真正在参与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所在,当然数学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根据小学生自身思维发展规律和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知特点,从而才能真正设计具有吸引性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有序性的吸引和引导之中对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的梳理,并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真正目的。
        比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包含轴对称与不属于轴对称的图片,组织学生尝试根据图形特点分成两类,并说一说其中的主要区别;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在互相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就之前学过的图形进行适当分析拓展;最后,在教师总结以及小组互评的过程中结束课堂讲解,加深学生记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活动中。
        3.创设巧妙的情境,选择合理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之下,数学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原理、数学定律、数学规律和数学理论知识等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在抽象知识学习之下产生直观性的认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选择合理的内容通过学习活动情境方式的设计,让学生再具备已知的知识储备之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注意力,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进而有效增强对数学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比如,在“平移与旋转”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平移、旋转的情境通过向学生展示“电梯平行移动”“钟面指针旋转运动”等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熟悉的领域中获得情感体验。尔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列举相关例子,探讨平移、旋转特点,逐渐加深小学生的理解深度。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之中,应尽可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模式,在不同教学主题内容之下选择多元化的活动设计内容,为学生带来多种学习体验,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困难,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翠莲.活而不乱-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J].实践新课程,长春出版社,2008(12):34.
[2]王玉兰.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J].实践新课程,长春出版社,,2008(1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