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陈斯胄
[导读] 当前,我国第三产业融合、升级、优化的战略持续深入,文旅融合成为这种战略的重要体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如何在育人机制创新方面形成一个具体推动作用的整体,是三方的相关人员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高校为文旅企业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资源,而文旅企业则为高校培养人才创造了机遇,同时又吸纳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降低了社会失业率,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注入了力量。

闽南师范大学 陈斯胄    363000

摘要:当前,我国第三产业融合、升级、优化的战略持续深入,文旅融合成为这种战略的重要体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如何在育人机制创新方面形成一个具体推动作用的整体,是三方的相关人员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高校为文旅企业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资源,而文旅企业则为高校培养人才创造了机遇,同时又吸纳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降低了社会失业率,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注入了力量。文旅融合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文化事业与旅游事业单独发展的局面,也改变了高校培育人才的机制,文旅融合概念是符合行业发展的目标性概念,但对于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转化显然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本文以文旅融合背景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校政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所需要承担的角色,并就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提出几点建议,为文旅产业人才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文旅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引言:
        很多文化旅游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对文旅行业发展的正确认识,在毕业后往往拒绝参加文旅行业,这就造成文旅行业的发展缺乏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持,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文旅毕业生大量转向别的行业,使得文旅行业缺乏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而当前参与行业发展的高校毕业生由于其专业所学的单一性,对文旅行业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文化事业或旅游事业各自发展的简单概念,而不能站在文旅融合的观点立场上去参与这份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就业中缺乏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的思维。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这个过程中要坚实贯彻落实关于人才培养的讲话精神,坚持把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中心思想,当前重要的任务便是全面推进文旅背景下校政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水平,使得高校毕业生与文旅产业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可持续人才培养机制。
        一、文旅融合现状
        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十四五规划指明了方向,2020年作为我国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各行各业的发展既有了新的展望,也有了不俗的成果,文旅产业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的产业内容,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理念下新的主导机构也随之产生,2018年4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一个新的国务院部门,全国各省市也随之将原有的文化厅和旅游局合并为新的行政部门,文旅产业的概念也在各地逐步形成一种新的产业方向,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关于文旅行业与传统旅游业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国内外旅游从业者的探讨,而随之各地文旅项目的落地和运营,文旅行业的发展却还未形成一种具有高度文旅融合理念的目标,这也使得社会各界对文旅产业的融合效益产生了热议,很多人认为文旅项目本质上还是旅游产业,只是借着文化的外壳进行包装的一种旅游产品。事实上,当前我国已经落地的各类文旅融合项目在本质上确实缺乏文化特征,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概念,这个概念下文化与旅游既是一个整体,也是各自具有独立性的个体,其整体性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产业的引领,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助力,在我国服务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需要通过双方的作用来开辟出一条具有特色发展模式的道路。而其个体性体现在文化产业具有的艺术性是独有的,旅游产业具有的经济性也是独有的,也就是文化产业在创造经济价值方面远远落后于旅游产业,这是由于文化的艺术性往往只限于部分人群的投资,而旅游产业则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集群效应。而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既能加强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也能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这是文旅融合的根本原因,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相关从业者需要认识的要点。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校政企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起到了为行业输送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本科院校都有专门的旅游管理学院,通常学院内设立有旅游英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为旅游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通过设立专业学校完善了自身的专业建设水平,也在校企合作中收获了教学理念创新的思维。各省市为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在高职院校中成立了旅游管理专业,一些省市还建设有专门的旅游专科学校,因此高校在推动旅游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旅游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尤其是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二十年间,与旅游行业相关的住宿业、餐饮业、旅行社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扩张,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例如携程、华住、海底捞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更是离不开高等院校人才的输送。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还在坚持传统的以旅游行业人才培养为主的教育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文旅产业的向前发展。在高校文化专业建设中,高校依旧坚持将文化专业与旅游专业分开设立的方向,在文化专业中与旅游专业相近的只有文化产业管理这门专业,其它文化专业更多的是具有艺术特征的综合性专业,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的教育思维还是落后的,不符合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政府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政府育人机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政府针对高校文旅专业的教育方向与文旅融合方向还未形成统一性。与文旅融合背景相关的政府部门主要是文旅部门、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文旅部门在当前没有一所直管的高校,在文旅部直属的单位中与文旅产业有关的单位较少,很多只是在名称上进行了改动,而并未形成具有融合性的职能部门或相关企业,这意味着文旅融合在政府层面缺乏有效的机制,这也造成了文旅主管部门依旧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分开管理的现象。教育部门在支持文旅融合方面的力度较小,各级教育部门缺乏就文旅融合进行教育改革、专业改革、教学改革的意图和措施,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并未从主管教育的角度去指导高校进行专业改革,这就造成了文旅融合中没有专业的指导建议和专业的人才资源,教育部门在助力文旅融合过程中忽视了文旅融合需要教育先行这个重要理念,因此在文旅相关教育专业改革上行动迟缓,失去教育支持的文旅融合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结合,而不是发展理念上的高度融合,这与教育部门的管理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人社部门是为高校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保障的主导部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保障学生个人的发展利益是人社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事实上,由于人社部门在劳动关系中过多偏向企业的现象,造成高校文旅专业的学生往往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而人社部门既缺乏严谨的劳动关系调查,也缺乏解决高校实习生利益问题的有效措施,造成很多高校学生不愿意去文旅行业内实习和就业,这种情况直接导致文旅融合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参与。
        (三)企业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多数文旅企业在发展理念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发展理念的问题又造成其育人机制的不完善。文旅企业在发展理念上严重脱离了社会价值、公益价值和绿色价值等基本价值理念,很多地方的文旅企业完全是旧物换新壳,管理理念、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依旧与过去保持一致,这就造成其在育人机制的创新上既缺乏动力,又缺乏能力,例如很多中西部省份的文旅企业,在文旅项目上的投入往往形成不了社会价值和公益价值,有些项目还存在破坏生态的问题,这些文旅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依然是传统的官僚组织结构,社会效益不突出、发展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不创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很多文旅企业都是国企主导,这是由于文旅项目的投入往往需要大量资金,而民营企业参与文旅项目的实力上相对缺乏[1]。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企业育人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培养人才方面缺乏完善的机制,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的晋升很多都依靠裙带关系,这种环境对于一些有理想、有抱负、有实力的高校学生而言是难以融入的,因此很多高校优秀人才在完成学校的实习任务后便选择了别的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行业。其次是针对高校学生的待遇存在严重的不足,大多数文旅企业只是将高校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看待,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支持学生进行个人发展的意图,这使得高校学生在主观上对文旅行业缺乏认同感。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策略
        (一)高校的创新策略
        高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要进行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要改变传统产业发展中的人才供应角色,要主动承担起文旅融合的角色,文旅融合的特征要在高校教育中体现出来,这是高校在教学改革中要坚持的基本方向,这个过程中高校首先要改变过去的文化专业与旅游专业分开设学的局面,将文化专业与旅游专业进行高度的融合,尤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要融合起来,这样在教育理念上就形成了文旅融合的基本形式。其次,高校要围绕地方经济需求,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提升自身教学与科研的竞争力。及时将合作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体系中,确保课程的创新。在教学研究方面,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的调整,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与实用性,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项目,教师主动进入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更新理念,了解社会实际,提供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利用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室的方式,将学生实践和就业与企业对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政府的创新策略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政府要做育人机制的监督者角色,首先文旅部门要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文旅类高等院校和文旅项目,而建校选址要体现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要坚持社会价值、公益价值、绿色价值为主导的价值理念,将文旅类高校建设在文旅产业聚集的地区,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独特的优势,不仅适合文旅项目的落地,也适合文旅院校的发展,因此文旅部门需要积极的引导高质量文旅项目的建设[2]。教育部门始终要坚持行业发展和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指导高校在文旅专业上进行改革、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在校企合作上进行创新,要将文旅项目发展理念融入到教学理念中,积极的推进高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作用导向。人社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保证高校学生的发展利益,吸引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到文旅产业的发展中。地方政府要发挥在高校与企业合作中的协调作用,制定高校与企业良好的流通政策,及时关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反馈情况,使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的创新策略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企业需要扮演育人机制的协同者角色,高校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中不仅要学到职业技能,也需要学习到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因此企业需要严格的按照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现,尤其是与发展理念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培训、企业管理培训。努力提升高校学生在企业管理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习中认识到文旅融合的价值,才能激发出学生为行业做贡献的决心,这个过程中企业始终要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尊重高校人才、提供社会价值实现文化融合背景下校政企协调育人机制的创新。
        三、结束语
        在现如今文旅事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文化专业与旅游专业的学生如何适应文旅事业发展的需求,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重要的课题。文化专业和旅游专业在课程标准和教育理念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解决这种分歧不仅仅是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同时也要发挥文旅企业和政府主导部门的作用,通过落实校政企协同育人的发展理念,充分的调动高校全体教职人员、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政府的文旅部门、人社部门的配合做到高校、政府与企业过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操作中要以高校为主导,企业与政府主体协同,发挥各自育人机制的作用。企业要配合好高校学生实习方面的制度建设,在政府层面保障好文旅专业实习生的利益,高校要主导文旅课程理念的创新,合力创新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徐华结,彭勇,孙佐,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探索——以池州学院微电子专业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9,033(003):118-120.
[2]张彦.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基于区域教育联动发展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9,000(011):P.62-65.
作者简介:陈斯胄(1974-),男,福建漳州人,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闽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文旅融合的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9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