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材 科学整合 化旧为新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韦利平
[导读] 手工课学生很喜欢,但是美术教师都苦恼于上手工课,因为大多数手工课没有更多可利用的有效性材料,最终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还懒得动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可用的材料,怎能大显身手呢?从教材上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美术手工课所需要的材料是丰富多样、千奇百怪的。因此为学生选择有效的、充足的手工课材料进行灵活运用,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杭州市桐庐县圆通小学  韦利平  311500

【摘要】手工课学生很喜欢,但是美术教师都苦恼于上手工课因为大多数手工课没有更多可利用的有效性材料,最终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还懒得动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可用的材料,怎能大显身手呢?从教材上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美术手工课所需要的材料是丰富多样、千奇百怪的。因此为学生选择有效的、充足的手工课材料进行灵活运用,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手工课材料  灵活运用  课堂效率
        一、手工课材料的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材料看似丰富多样,其实仅限于一些常备工具材料,
        如:剪刀、彩色卡纸、固体胶等。很多老师并未对手工课材料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停留在有材料就上课,不考虑材料是否有效,是否对课堂教学有利。因此,手工课材料的使用现状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材料准备不到位 
        每一次的手工课,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前期准备工作都很难做到位,特别是学生材料的准备,小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强,一个班级40多个学生,能达到教材上所需材料的班级并不多,那整个年级,整个学校在材料准备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通过2019学年第一学期我校各年级的材料准备上进行对比。
【表1】图示: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学生材料准备这一块我们很欠缺的,并随着年级的增长,材料的准备情况越不理想,还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索新方法,寻找更有利于学生材料准备的有效途径。
        2.材料使用不恰当 
        很多美术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叹:“每次上完手工课,教室里的垃圾堆得像山一样”,学生在材料使用中,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如,由于选材不当,制作失败造成大量的浪费;对材料使用随意、盲目造成的浪费等等,没有思考地选择,没有目的的使用,造成大量的无效使用,这些情况在手工课堂上比比皆是。最终导致材料的无价,无利,无法达到该材料所具有的最大作用。
        3.材料开发不注重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生活社会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所以,材料的开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参考。但是在学生的材料包里,我们看到的都是单一的、大众化的手工材料,如:彩纸、陶泥等,并没有发现新的材料,对于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来说,这样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深入解读教材,我们可开发的材料是非常多的。
        二、小学美术手工课材料的灵活运用策略


        (一)科学整合 有效选择 优化途径
        1.适当结合课程,提高材料使用率
        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从材料的角度看可以把手工课程分成两大块,一大块是基础性材料手工课,另一大块是综合性材料手工课。基础性材料主要指一些普通性的材料,如彩纸、报纸、双面胶、硬卡纸、剪刀、固体胶、橡皮泥等,而综合性材料属特殊性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如废旧材料、瓶瓶罐罐、食品塑料袋、包装纸、各种大大小小的盒子、糖果纸、果冻盒、塑料吸管以及易拉罐和鸡蛋壳等等。按照教材上的单元分配,很多手工课是与绘画课、欣赏课打乱的,如:六上美术教材课程安排,第5、7、9、12课均为手工课,却分布在不同的单元,学生为了上一堂充实而有意思的手工课,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就为了上这么一堂手工课,不能尽情的发挥材料的作用。在安排上如果我们考虑材料的有效利用,把手工课程进行整合,这对于材料的准备、使用、开发和收集会不会更有利呢。作为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首先应该优化课程安排,在课程安排上可以作一些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让材料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中越用越活。而从教材中手工课课程材料的准备情况来看,更需要我们对课程进行更科学的分配和整合。如下所示——

以上是笔者根据浙美版1-12册教材罗列的手工课材料清单,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低、中、高段的手工课教学目标呈现了逐步递增的特点,每一册的手工课中许多材料均共用,并且在基础性材料的基础上拓展学习综合性材料的创作,会是学生更想要的。因此,我们根据梳理出的材料可以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材料可共用的课程进行组合,这样既为材料准备带来便捷,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使用率。
        2.科学组合分类,实现材料共享
        小学美术手工课当中的综合性材料繁而杂,但是我们不能看到这么多材料就束手无策、不管不理,更需要我们对这些材料进行系统科学的组合分类,进行合理使用。包括从材质上进行分类整理,根据课程需要上进行合理分配、使用等等。如:根据不同年段所需使用美术综合材料进行分类。

        从课程的需要上我们把低段和中、高段所需要的综合性材料进行合理分配,从每一册的材料要求上我们不难看出,低段和中、高段所需要的材料有许多不同,如金属类、建筑类、缝纫类以及一些家居用品的材料低段是没有出现的,这些材料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把这些材料都混在一起,很不利于教师在使用中方便地取用,更不利于学生的有效使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不便。
        分类整理后,材料明显不杂乱了,收集材料也轻松多了,学生根据相应的分类,把自己收集好的材料放置于相应的收纳箱即可,当需要什么材料时便一目了然可取得,并适当根据材料的匮乏及时添置,以备教学之需。
        (二)废旧整合 有序利用 优化价值
        罗丹就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好习惯。


        在西方,就有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常常用捡起的骨头或石块做些小型的雕刻。他奇妙地把一件无用的东西变为一个活力沛然的生物。在他的创造下弯弯的金属条,酒瓶上的盖子,旧的塑料瓶,都成了艺术品,如舞蹈的形态、雄鸡、鱼、或者鼓翼的鸽子。连一张又脏又皱的纸,一旦由他用香烟烧出两个洞当作眼睛后就会使人联想到某人的面孔。他就是毕加索,他的著名作品《牛头》也是由一个废弃的自行车鞍座和把手放在一起做成的。这些足以为我们诠释废旧物的魅力所在。但是我们不能盲目所用,如低段学生不适宜用的金属废旧物等,哪个学段、哪个时期适合用哪些材料,需合理整合、合理分配,合理运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
        1.循环使用基础性材料


        从以上的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美术手工课的材料中,许多材料是通用的,特别是基础性材料每一册都有,而且是属必备的常用材料。虽然教育在改革、教材在改变、课程在变化,但这部分材料是一直没有发生改变的。诸如:固体胶、彩色纸、硬卡纸、剪刀、亚纶纸、蜡光纸、橡皮泥、报纸、皱纸、陶泥等材料,我们手工课永远需要它们。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遗弃的这些废旧基础性材料,我们应该保留下来,为教学提供有利的循环使用(如图),如:各种废纸屑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循环使用N次,在第一册的《巧用碎纸片》一课中,要求学生利用碎纸片的不规则形状想象添画。碎纸片多学生的想象力越宽,反之则受限制,如果使用全新完整的纸张来进行教学,效果更不理想,因为学生在撕碎纸片的时候,潜意识地想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而不是来利用碎纸片进行

大胆地想象了。这一册还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彩旗飘飘》、《纸袋玩偶》、《东西南北》都可运用废旧纸材进行循环使用。这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2.重复利用综合性材料
        在手工课程中,有许多课程需要的材料特征都是一样的,如三上美术教材中《绿化家园》《立体造型》《山外有山》三节课,第一节课是运用卡纸剪剪不同的树;第二节课是用纸进行立体造型;第三节课还是运用纸造型表现重叠的山峰。三堂课都可用同一批材料进行教学,并通过《立体造型》《山外有山》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创设《绿化家园》,我们只要找到这些同类材料的课程,合理链接。发挥这些原有作品的创作效果,既生动、又形象。让学生利用之前的作品创设更完整、更有趣的作品,这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前面课程制作的作品进行后面课程再创造、再利用,来充分利用综合材料的特性。将课程中的共性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的手工课堂更加形式多样。
        3.充分发挥材料准备间的作用
        目前,我校材料准备间有一间,位于综合楼,但它不丰满,材料稀疏,供不应求,久而久之被人遗弃,也缺乏系统的管理,许多综合性材料的放置比较随意。
        经不断观察和实践,觉得材料准备间在材料管理上应需要分块进行整理。第一块,基础性材料,这部分材料属常备材料,需求比较大,虽然品种不多,但也需要细分,如纸类,胶类、剪刀还有其它,其中纸类就有7种常用纸材,更需要管理者做到专柜专用;第二块,综合性材料,这部分材料种类非常多,包括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等,尤其在随意放置时看过去特别杂乱,所以,难免很多时候,教师课前准备材料时浪费大量的时间寻找,那么如何让老师花少量时间更快得找到所需材料呢?我想制作清晰、有序的标签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的材料管理标签,不仅从材料类别上进行了细化,还根据教材所需,分成了常用区和不常用区,由此一来,教师可迅速找回自己需要的材料,把课前准备材料的时间节约起来,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提升课堂的效率。
        (三)合理开发 有利创新 优化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同时,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关注生活,从身边入手,合理开发新材料,还可以通过我们的创新,改变材料原来的用途,从而为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例如在第四册《美丽的丝巾》一课中,大部分老师选择餐巾纸、牛皮纸、宣纸等材料进行教学,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餐巾纸在展开时容易破,学生难以把握,而牛皮纸在染的时候,颜料容易混合,效果不理想,宣纸亦是如此,颜色暗淡不鲜艳。于是我利用身边最常见的湿巾进行新的创作,把原有的湿巾凉到八成干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学生染出来的丝巾效果非常好,而且在课堂制作上根本不用花时间去解决材料的缺陷,这样制作的丝巾取材方便,效果更好。
        在教材中,还有一部分课程,很难用图片让学生真正感知和领悟。如:奇妙的昆虫,彩蝶飞飞、虫虫大聚

会、生长的植物等内容,课堂上一直运用图片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探讨、操作,都很难达到有效,要想老师每次都抓一些昆虫、蝴蝶来上课更是不可能。那我们如何来运用一些新材料,给课堂带来新意呢?发挥其它学科的优势,如运用科学课中这些动物的标本来进行教学,比课堂上用图片来进行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标本的出示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了解动物的形状、色彩等更直观、更真实,更趋向主动去学。例如在上《奇妙的昆虫》一课时教师就利用各种昆虫的标本进行教学: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四张不同的昆虫标本,课堂一开始,首先就让学生初识昆虫,然后观察不同昆虫的外形,接着讨论形态和色彩美在哪,最后不同的昆虫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往下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愿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大家分享,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课后学生的回答:


        问题:这堂课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生答:我印象最深的是那蝴蝶的标本,很漂亮的蝴蝶翅膀感觉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居然从它身上可以找到13种不同的颜色,太神奇了,我喜欢这样的美术课。
        问题: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答:以前从来不知道有这么多形状不同、色彩不同的昆虫,今天的昆虫学习,还告诉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通过对昆虫标本的观察,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各种昆虫的外形和色彩,探究不同昆虫的不同特点。因此合理开发有效的材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非常有帮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续兴趣。
        三、结束语
        通过不断地实践,我校手工课材料准备情况越来越好,教师不再为上手工课而烦恼,学生对手工课的兴趣愈加浓厚了,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求每位老师、每位学生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任何废旧材料,并在生活中积极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为教学提供资源、创造财富。
        材料管理标签使用以来,材料准备间的材料丰富多彩、整洁有序,教师把它当百宝屋来使用,不仅能减少老师材料准备的时间,丰富且有利的材料让课堂达到了事半功倍效果。总之,小学美术手工课材料的灵活运用和有效开发,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有效地利用材料、更投入地探究、更自由地操作,我们应该追求多样、创新的材料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玛琳·加博·林德曼 (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9年5月
[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组织编写
[4]顾春.小学美术教学中工具的使用研究[J].小学时代  2010年5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