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为笔,书写美好未来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谢敏庆
[导读] 教育事业自古以来就是人品性德行的立足根本,不仅是知识文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自身素养更是需要培育,况且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教育之基始就是以学生的心性为基准,也是现代教育倡导多样化且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因此除去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化学科,余之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艺术类学科也是备受重视。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教师进修学校   谢敏庆   524003

摘要:教育事业自古以来就是人品性德行的立足根本,不仅是知识文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自身素养更是需要培育,况且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教育之基始就是以学生的心性为基准,也是现代教育倡导多样化且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因此除去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化学科,余之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艺术类学科也是备受重视。
关键词:教育事业    音乐
        一、师德引领学生素质涵养教育的前瞻性和重要性
        道德素质向来都是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标准,能力高低是其次,先做人后做事才是正确的观念排序,而教育行业就更该如此,学生的优良品质才是第一参考标准,而成绩则继之。其实学生的学习能力向来都是强的,至于部分学生科目也都是由于兴趣不高所导致,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学生想学,就能够学得好,而学生汲取知识能量的途径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大多都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是引导学生学好的关键所在。学生一直都是处于身心成长的阶段,无论是小学的启蒙阶段还是中学的青春期,都对学生的心性品质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关怀和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显著。
        其实音乐教育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虽不及语文知识的人文性,也达不到思想品德的崇高性,但是学科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也是有着它独特的文学背景以及艺术特性,从观念和感觉入手非常有利于教化学生。教育早已不是传统章程化地单向输出了,好的教育讲究精神性地共鸣,而这一点音乐教学能够很好地做到,而教师的循循善诱、加强注入心性引导也是学生浸润素养的必备要素,其中存在着相互性。教师的师德就是学生的标杆,学生能够感知所感、行之所行,教师的传教态度以及行为模式都能够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音乐这类急具感官调动的学科,更是能够从心境入手去培育综合素质。
        二、师德引领学生素质涵养教育的方法初探
        (一)融合人文典故,触发情感思辨
        正所谓教育体现真知,教师的德行除了平时授课时所体现出的耐心与涵养,还体现在对教育内容的解读和运用,许多真理教给学生之时如果进行剖析解译,往往能够发挥出好的教育效果,不仅是知识进阶也是德育培育。音乐课堂的氛围基本是轻松悠然的,学生也会很享受在繁杂课程中突现的一股清流,既有着舒缓身心的效果,也能够浸润感官、放松思想,而在此时进行教育往往能够有所成效。
        虽是音乐鉴赏品析,但是音乐背后的故事以及文化也是不容小觑的作为教师应该擅于发掘音乐背后的深意,例如在赏析经典作品《梁祝》时就可以穿插典故人文讲解,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涵养去为学生解读文化背景,体验魏晋风骨。好的教师能够让学生有好的课堂体验,文化联动也应该以轻松和谐的感觉去尝试,融合音乐的舒缓悠扬,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同时还能收获许多额外的知识。此处并不用担忧学生的求知兴趣,毕竟带有故事性的趣味讲解配以音乐的灵动,学生仿佛是处于韵味楼阁听先生谈古论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同时还能够拓宽知识面。教师的生动和亲切也由此体现出来,给学生以亲近温暖,回报的自然是良好的心性品质。
        (二)旋律营造氛围,音乐舒缓心境
        好的教育是能够带动情绪和思维的,而如何教育便是教师本身能力以及素养的体现,教会学生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从根本上佐证学生的观念思想更是重中之重。教师之德亦是学生之鉴,教师所教之法更是学生格局的缩影,也就是说教师本身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在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这也是师德的树立根本。恰好音乐是最直观能带动情绪的载体,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能够有独到的体现方式,教师就是要抓住这个特性来提升学生的素养。



        严肃的课堂大多不受学生喜欢,轻松的氛围倒是备受欢迎,这是天性使然,而好的环境总是能够让人沉静下来领悟许多东西,课堂教育就要注意这一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氛围,例如在学生状态疲惫时为他们播放《高山流水》这类的舒缓纯音乐,在学生过于安静刻板时为他们播放《赛马》此类的激昂乐章。总之教育是要依据学生的状态进行调整的,这才是教师能够服众受爱戴的原因,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他们考虑,时刻关注学生并给予他们关怀和温暖虽不是时时能做到,但却可以通过细节和方式去体现,所谓师德,正是如此。
        (三)意识结合素养,突显教育真谛
        道德品质是需要足够的意识观念作为辅助的,而这个观念最好是时刻扎根在脑海里,就如同婴儿时期的牙牙学语,观之听之就能够形成固定的系统,教育也是如此,日常的意识熏陶必不可少,而教师也是在日常教化中不断提醒自己巩固观念。学生其实是非常聪敏的,很多教育内容都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印象,而能够形成观念逻辑的的往往都是印象最深的内容,当然还有许多辅助形式能够加深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去探究实践了。
        作为师长自然要再观念意识上做正确的引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健康正直的道路上前行,而教育内容中可参考的部分很多,教师要擅于挖掘其价值,在音乐课堂上也是如此。例如《歌唱祖国》、《红旗颂》这类具有正向精神价值的曲目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内核,去了解背后的深意和历史背景,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以及一腔热血。再好比《大漠之夜》、《玛依拉》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把民族统一的价值观传输给学生,当然可以配合上少数民族的乐器或是歌舞习俗等讲解来增添趣味性。教育根本是要把做人之本立住,音乐能够引起情感共鸣,而教师也要与学生建立起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够自然而然达到高效教育,不仅出于能力,更是出于真心。
        (四)倡导多元融合,教育浸润素养
        教师的素养是要体现在教书育人方面,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本人所以教师应该多观察学生的变化,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境况下也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多元时代融合变化才是符合时代特性的教育理念。要知道学生的意愿是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愿意上课,乐于听课,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才是最主要的,而学生对其产生兴趣的原因,教师本身的影响占据多数所以教师立德自是离不开对待学生的方式和态度。
        无论什么方向的教育都讲究因材施教,而音乐本就作为陶冶情操的艺术学科,其本身就是不受限制的,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借助多媒体科技去丰富教学体验。可以自行制作视频配以音乐,将教材变得灵活,也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音乐课;有条件的还可以号召学生一起完成音频视频录制,例如完成一场行为艺术体验,带学生放松身心同时也心系风雅,可以用“流觞曲水”作为主题,融合音乐、配以诗文,营造意境优雅的体验派氛围。主要也是帮助学生调节身心状态,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找到身心平衡,这就是教师的贴心之处,能够让学生偷得浮生半日闲,同时也不忘文化联合,可谓精妙。
        三、教育经验及思考
        所谓教育,最主要的是把学生放在同等高度去对待,教师自然是经验稍丰于学生,但学生的天真灵动以及这个年纪独有的少年气却是最珍贵的特质,不能打磨得过于严厉,要陪伴学生慢慢涵养。观教育事业的前景,再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性,教育也是要与时俱进,人文化素质化且多元化已然是大势所趋,而且并无不妥,学生要具有自己的思想和逻辑,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就大可任其自由生长。教师是引路人同时也是守灯者教书育人、陪伴守护是职责,而在其中能够真正做到一心为学生着想,和学生一起成长,就是师德最直观的体现。‘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共勉之。
参考文献:
[1]桑宏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作家天地,2020(17):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