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广东广州510700
摘 要: 学校融合教育支持服务是指对在普通教育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服务,使学生达到良好的适应。随着孤独症儿童人数的不断增多及融合教育的发展,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孤独症学生越来越多,了解孤独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校融合教育支持服务状况,从而提高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质量。
关键词:融合教育;孤独症学生;教育;策略
引 言
孤独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孤独症”,ASD)是一类广泛发育障碍,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教育是减轻孤独症儿童障碍、助其融入社会的最重要途径。我国自2006 年将孤独症纳入精神类残疾,开启了孤独症儿童教育和社会福利支持事业的序幕。经过 10 余年的发展,中国在孤独症儿童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入学率不断提高,并确定了以融合教育为主的教育安置策略,但从整体来看,孤独症儿童教育仍是特殊教育最大的短板,面临着诸多障碍。本文以无障碍理念为导引,重新审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为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一、融合教育中出现的障碍
我国企业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到现场和远程教育作为补充教,它是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以及其特殊的行为模式和交流沟通能力缺失,且大都具有多重障碍,如智力受损、注意力缺陷、情绪行为易失控等,这些现象导致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多重障碍。
1.1社会交往障碍
障碍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是一个质的缺陷。在婴儿发展阶段,孤独症患儿表现得目光呆滞,缺乏眼神交流,不会和父母对视。对于外部环境声音等缺乏学习兴趣和好奇,不愿意与他人贴近。孤独症幼儿时期,一开始的表现是对父母不产生依恋感,并且会回避目光的接触,对他的呼唤也是经常没有反应的。在与同年龄段幼儿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不能够正常建立同伴之间关系,不能够分享快乐。到了学龄期,上述症状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改善,但与人积极沟通仍缺乏兴趣。部分患儿在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方面存在方式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儿童成年后仍然存在社会交往障碍,甚至影响婚姻家庭。
1.2 兴趣狭隘及刻板性重复
孤独症儿童对玩具都会缺乏强烈的兴趣,在生活中,对一些瓶盖、轮子等等旋转物品比较感兴趣。与此同时,有一些孤独症小孩对一些无生命体征的物品都比较有强烈的依赖感。除了以上的症状之外,部分小孩的行为方式还经常存在一个刻板的现象,比如;经常一个动作、重复做一件事情,甚至要求自己的物品摆放在同一个地方等等,还会表现出对于一些奇怪的行为方式。
1.3沟通能力障碍
沟通主要的目标:是把信息、思想、个人情感或者群体之间共同分享、传递,把需要传达的事物达成一致的过程。孤独症儿童大都存在有语言障碍,不管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语言理解上,都有一定的障碍,也不爱和人交流,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总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言语形式有鹦鹉、回声、回答无关问题等。而这些问题表现不同形式通常处于一个正常儿童言语发展的最初阶段,伴随着婴儿出生的哭声是一种简单的条件反射信息交换。随着不断成长,其哭叫声开始出现音调和管理强度的差别,逐渐会发声并对成人的语言进行回馈反应,用哭叫声表达自己一定的需求。许多因素:如年龄,智力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不断丰富孩子的语言发展和成熟,因此从侧面也反映出孤独症儿童进行心理健康发育情况严重迟滞。
二、在普通学校融合式教育的主要特点
2.1强调融合式教育中“残健”融合
在融合式教育中,特殊教育培养学生与普通教育的学生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一个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存在具有一定的区别。
它是基于教育和残疾学生的融合的一个基本理解,将能够提高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下,最后能达到融合和共同发展。
2.2 融合式教育倡导因材施教
融合式教育中是将健全的学生与孤独症学生置于相同的环境下共同学习和成长,在本质上两者是相互平等的。但在进行实际的教育时,教育方式还会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特别是对残疾学生采取适当的特殊的教育方式,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合理性,达到理想的整合效果。
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融合式教育策略
3.1提升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环境,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变换固有的生活模式,融入不同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氛围中,维持情绪和行为稳定,培养一定的探索性和好奇心,创造兴趣与动机,主动参与,适当融入不同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如进入小学时,能观察生活环境与结构,熟悉自己的教室,自己的班级、教师和同伴,洗手间的位置,课堂休息的区域,课堂时间和课程安排等。
3.2 孤独症儿童与健全儿童实施融合式教育
在融合式教育中要求普通儿童与孤独症儿童在班级中进行随班学习或者参与活动。这种文化教育教学模式适合于智力发展水平接近普通儿童的患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教育模式,教师应加强正常儿童的教育,让他们自觉接受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儿童进行综合培训,提高沟通技巧,杜绝不良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班级一位同学患有孤独症,作为教师指引班级学生在课间时,多陪他玩游戏、多点互动、合作和交流、多关心,让他在日常学习中能感觉到班集体的爱。
3.3实施小组融合式教育
在学校中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实施融合教育,首先需要采用小组式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把一个或者多个患者儿童编入一个小组之中,由我们老师统一带领进行教育和训练、玩游戏,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并能逐渐地能用更多的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这种实践,小组教学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孤独症儿童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4尊重儿童,营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
首先,孤独症儿童本身缺乏对社会兴趣不高,对人的神态、声音一概置若罔闻 ,本身自身缺乏倾听、理解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直接对施加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要营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多注重孤独症儿童的感受。
3.5家校教育结合
在孤独症儿童最主要的问题是人际交流障碍跟适应社会能力。在融合教育中,学校需要制定一个教学方案,首先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任课老师和辅助老师需要共同对个别训练与群体训练相结合起来,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因此可以有效地提升孤独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上问题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中也是有所缺乏的,所以,在很多家庭的教育中,都是处于太娇惯、放纵孩子,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孩子对各方面的发展,比如: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自理能力等等。所以也导致学校的严格教育变得必不缺少的。当然,在孤独症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在家庭中可以为孤独症儿童更多的情感,能帮助到孤独症儿童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能主动的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结束语
通过文章分析融合教育是治疗和改善孤独症儿童症状,帮助孤独症儿童回归正常的生活;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以多方联合的方式对孤独症儿童有效的教育方式,同时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都很重要,特别是要重视家长的配合,应该学校与家长之间工作制定并执行融合教育的方法,逐渐消除孤独症儿童教育的种种障碍,建立与社会文明发展相匹配的孤独症人士终身教育支持体系,解决入学难、融合难、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保障孤独症儿童的受教育权。
参考文献
[1]构建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J].朱海荣,万烨锋,王利丽,张卫萍,季兰芬.现代特殊教育.2017(07)
[2]孤独症学生学校支持系统的思考[J].冯国山,曹云,张鑫.现代特殊教育.2016(20)
[3]普通课程对随班就读儿童的适应性研究[D].张艳.西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