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瑶
(睢宁县人民医院透析室;江苏睢宁221200)
【摘要】目的 探究系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与管路凝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8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9年2月—2019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4例患者列入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列入系统组,予以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透析器与管路凝血情况、血生化指标[血磷(P3+)、血钙(Ca2+)、血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及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结果 系统组凝血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组Ca2+高于常规组, P3+、iPTH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组PT、aPTT、TT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钙磷代谢、凝血状态,预防透析器与管路凝血。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血液透析;透析器;管路凝血
前言
血液透析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该方式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小分子毒素、外源性毒素以及其他代谢物质,透析的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透析技术水平低下或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均可能会对透析器及其管路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凝血问题,进而导致患者血液量丢失,加重贫血,影响疗效[1]。常规的护理模式往往较为缺乏规划性,而系统化护理是一种能加强工作与工作之间联结性的护理模式,有学者认为在患者行血液透析期间予以系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凝血问题[2]。鉴于此,本文就系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与管路凝血情况的影响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8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9年2月—2019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4例患者列入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列入系统组。纳入标准:⑴根据《肾脏病诊疗指南》[3]确诊为肾衰竭,具有血液透析指征;⑵血清离子钙水平≥1.0mmol/L;。排除标准:⑴具有凝血功能障碍;⑵具有血栓病史;⑶非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常规组,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32—73(51.06±3.54)岁;疾病:慢性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病15例。系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33—74(51.12±3.84)岁;疾病:慢性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病1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即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进行严密监测,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期间可能出现的异常表现,提高其预见性,同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透析仪器运转情况,对各类故障或不良事件进行排查。
系统组开展系统化护理,具体为:⑴确立系统化护理流程:由护士长组织科室内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开展讨论,画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流程图,并在上方标出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随后通过循证模式在文献、既往病案、相关专业书籍中查找相对应的方法,制定出完整的系统化护理细则与规程。⑵血液流速护理:血液流速过慢的主要原因有循环血容量不足、穿刺不当或静脉针邻近血管壁,针对前者护理人员应当使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必要情况下为患者输入浓缩红细胞从而提高血容量(若是患者因自身原因引发血流量不足,则应当在透析结束24h后予以局部湿热敷);而后者则应当立即帮助患者调整动静脉穿刺或进行重新穿刺。⑶无肝素透析护理:盐水冲洗间隔时间通常为患者凝血时间的两倍,在进行盐水冲洗操作时应当严格记录盐水输入总量,结束后将其超滤出来,防止患者出现肺水肿。同时,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透析器与管路的颜色变化情况以及静脉压有无增高现象,预防凝血发生。如果凝血已然形成则应当马上终止透析回血至患者身体内部,随后更换透析器与管路。⑷高凝状态护理:透析正式开始前,需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充,然后再使用1000mL肝素盐水预充,让肝素盐水在透析器及管路内停留数分钟再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时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透析器及管路颜色的改变情况,必要时予以生理盐水定时冲洗管路。⑸透析管路护理:护理人员在上机前应当按照规程严格检查各管路情况,上机后则定时观察管道内部是否有受压、扭曲、打折等现象。透析时观察患者各项体征,防止出现异常反应,同时观察血泵、肝素泵是否持续在运行,静脉壶是否出现血栓等现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透析器与管路凝血情况、血生化指标水平及凝血指标水平。
透析器与管路凝血标准:透析器与管路未出现凝血或仅出现数条纤维凝血,归为0级;透析器及管路仅有部分凝血或纤维凝血成束出现,归为Ⅰ级;透析器及管路明显凝血或超过半数出现凝血,归为Ⅱ级;凝血严重且需要及时更换透析器,归为Ⅲ级。凝血发生率=(Ⅱ级+Ⅲ级)/总例数×100%。
血生化指标:于患者清晨空腹时采集其3mL腹静脉血,经过抗凝离心处理后将血液样本置于-20℃环境下备检,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磷(P3+)、血钙(Ca2+)、血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
凝血指标:取患者的3mL静脉血,将其置入装有枸缘酸钠的抗凝试管中混匀,通过离心机处理分离出血浆,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测定方法为凝固法。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 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透析器与管路凝血情况比较
系统组凝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长期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液透析器极易出现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问题,同时穿刺部位出血、感染等因素也会提高患者的治疗风险,这些均会导致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4-5]。同时,血液透析操作是一项高技术需求的工作,需要完善的护理流程以及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系统组凝血率低于常规组;系统组Ca2+高于常规组, P3+、iPTH低于常规组;系统组的PT、aPTT、TT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这表明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凝血状态,预防透析器与管路凝血。这是因为系统化护理首先从宏观角度全面排查了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导致凝血的风险因素,制定了完善的护理规程与细则,这能最大程度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让其在开展工作时更加富有预见性,同时提高其应急能力,降低凝血的发生概率[6]。其中,高凝状态会提高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感染风险,而相关护理则可以避免该问题;血液流速护理能够保障患者血液处于正常的循环状态,同时控制患者的血液流速,预防凝血[7-8];行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其血液成分非常容易附着在透析膜上,从而形成凝血,相关护理则可以解决该问题,同时确保无肝素透析的安全性;透析管路护理则可以避免管路出现弯曲、打折等不良事件,从而进一步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钙磷代谢、凝血状态,预防透析器与管路凝血。
【参考文献】
[1]范增平.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8):102-104.
[2]王玉双.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3):132-133.
[3]徐钢.肾脏病诊疗指南[M].科学出版社,2013.
[4]严婷.血液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疗装备,2018,31(10):153-154.
[5]熊彩霞,赵春燕.血液透析器凝血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1):1865-1866.
[6]易海飞,刘少平,许月嫦,等.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5):718-720.
[7]王玲.强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凝血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5):224.
[8]吴彩虹.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21):176-177.